理论教育 福、禄、寿围:板芙的有趣取村名故事

福、禄、寿围:板芙的有趣取村名故事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禄围村与四联村接壤。我们走过的这段堤围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修筑的三个小围,取名福、禄、寿围。其中的寿围村是目前广福村下的一个自然村。清末,村西侧的洼地淤积成陆,村民在此筑围,称新围。边涌:村东北有由13条山溪汇流而成的涌,称深湾涌;又因该涌流经山边,故又名边涌。

福、禄、寿围:板芙的有趣取村名故事

◎禄围村灵气氤氲的景色

我们走走、停停、拍拍。虽然在江边漫步十分写意,但那么好的地方、那么好的道路,是不是应该配一辆自行车呢?可惜一路上,我们都没有遇到共享单车。志哥说:“现在有新规划了,这里会陆续投放共享单车。”

“再往前走就是禄围村,西江对面就是新会了,中间还隔着一个小岛——海心沙,”志哥又开始用手指比画了。

海心沙是西江板芙段内江心沙洲,左边与珠海斗门飞鹅村隔江相望,右边遥对新会大鳌五村。海心沙呈橄榄形,长约3000米,最宽处约600米,面积约1100亩,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从禄围村坐小渔船出发,大约20分钟到达。目前岛上主要为养殖项目,生态环境优美,尚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村民早出晚归,民风朴素。

禄围村与四联村接壤。对古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禄围村和四联村加茂界河边看看,那里有一块广福沙石碑刻。石碑刻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面向北,高2米,宽81厘米,厚16厘米,用粗麻石楷书阴刻而成。在1999年出版的《中山市文物志》中有相关记载。

我们走过的这段堤围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修筑的三个小围,取名福、禄、寿围。清道光四年(1824年),顺德、番禺人迁居于此,为抵御洪水而修筑三个小围,并以福、禄、寿的寓意命名这三个小围,开始建村开族。福、禄、寿对应三个村名——福围村、禄围村、寿围村,一直沿用至今。其中的寿围村是目前广福村下的一个自然村。

板芙先祖取的村名就是这样简单直接,又十分容易记住和识别,格外有趣。除了福围村、禄围村、寿围村,我们再看看板芙别的村子。

金钟村:地处金钟山西北麓,故名。据传,古时金钟山西南面是深湾海。因波涛汹涌,撞击岩石,发出铿锵似钟之声而得名。

白溪村:因有溪(白泥坑涌),且多白陶土(即铝矾土),故初名白泥坑,清末改称白溪村至今。

蚝门围:地处石岐河东岸,清末淤积成滩,沙滩下多蚝壳,故称蚝门围。

◎清道光四年,顺德、番禺人迁居于此,为抵御洪水而修筑小围

虎爪村:地处鹿鸣环西南部,形似虎爪而得名。

白饭洲:地处金钟山北面平原,建村初期是个沙洲,渔民常在沙洲中的小石上晒白饭鱼,故名白饭洲。

里溪村:清乾隆二年(1737年),林姓人在天梯山西麓一形状似鲤鱼的山丘前建村,故名鲤鱼头。又因有山溪流经村旁,民国八年(1919年)建鲤溪学校,村亦随之改称鲤溪。因“里”与“鲤”谐音,为书写简便,改为里溪。

上环村:地处湖洲山西北麓。山呈弧状,惯称北为上,故名上环。

中环:因地处大环与上环之间,称十三顷围,村皆用围名。

下四顷村:岐江河东的冲积平原,因围垦时有耕地400亩而得名。

十三顷围:筑围约1300亩,称十三顷围,村皆用围名。

仁字围:该村先祖筑围呈“人”字形,初称“人字围”。后因“仁”与“人”谐音,又寓意人人互爱,而改称仁字围。

五围:因地处板尾沙第五个围而称五围。

新围:村处鹿鸣岭西坡,初名“长胜埔”,寓意居此之人永远万事胜意。清末,村西侧的洼地淤积成陆,村民在此筑围,称新围。(www.daowen.com)

孖龙村:地处龙坑山西侧谷地,因三面山丘重叠排列,呈半月形,状似一对蟠龙,故名。

讯地环:地处鹿鸣环的猪山西麓,地形呈弧状,且因属清代香山县千总、把总统率的军队驻防、巡逻之地,称汛地(又名讯地),故村名汛地环,但人们惯写讯地环。

月角村:清乾隆二年至三年(1737—1738年),黄姓人从石岐长洲迁居于此,建村于月山西北角,故名。

民溪村:因地形似风车,土地广阔、平坦,初时叫风车零。因初筑成围时约400亩,且在下四顷(村)之北,故又名上四顷。又因村北有溪,1951年土地制度改革时改称民溪涌,意为河流属人民所有,村名也改称民溪村。

虾角:因地处鹿鸣岭西麓一角,有个小山岗,状似虾头,名虾地,故村名虾角。

一二围:先祖在此筑围,按筑成围先后顺序称一二围。

沙头:因地处广福沙北端,筑围名广福沙头围;又因地形似牛角,亦称牛角围,村沿用围名,惯称沙头。

木围:清道光十年(1830年),黄姓举家从顺德县陈村迁居此筑围,围堤边盛长生于咸水中的灌木,又称咸水蓢,称木围。

加茂:因地处加瑞、茂盛两围之间,各取首字而名。

沙冈:村旁有狭长的大沙丘,故初称长沙埔,后改名沙冈。

边涌:村东北有由13条山溪汇流而成的涌,称深湾涌;又因该涌流经山边,故又名边涌。

永厚:清初,苏姓人从邻村长胜埔(今新围村)迁此建村,初称新村,后来改为永厚,寓意村民永远敦厚相处。

果园: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姓人从紫金县迁居此垦耕、种植果树。因村处烟墩山西南麓,三面环山,果树长大成林时,风景优美,宛如一大果园,故名。

挂印:清道光十年(1830年),梁永养、梁伯棠等人从黄圃迁此建村,直接称挂印。

富围:清道光十年(1830年),赵姓人从新会县三江迁此筑围,建成围时按“富、贵、荣、华”等字排列为“富”字,称富围。据“公山”石碑记载,富围又名富昌围,寓意富贵昌盛,但人们惯称富围。

南村:因地处沥仔涌东岸南端,故名南村。

北村:因地处孖涌(村委会)北部,故名北村。

西河:因地处广福沙南端,初时叫福尾。又因村东河流属石岐河西部河段,其南端有1972年建成的西河水闸,故1977年改称西河。

基本原则是:占地多少叫什么,有什么叫什么,像什么叫什么,在哪里叫哪里。倒也不会认错门。

◎十三顷的唯美日落令人心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