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慧医疗建设的基本要求与物联网机遇

智慧医疗建设的基本要求与物联网机遇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慧健康”是“智慧医疗”的延伸,目的是一致的。“智慧医疗”的主要任务是“治已病”,“智慧健康”是“治已病+防患病”。之所以产生上述偏差,原因之一是对“智慧医疗”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对“智慧医疗”建设的基本要求缺乏全面的把握。社保和卫生部门要共同推动“智慧医疗”的建设。可以制定“智慧医疗”对各医疗机构的覆盖推进计划,设定覆盖的期限,给予相应的过渡时间。“智慧医疗”还要注意云服务外包的规模效益。

智慧医疗建设的基本要求与物联网机遇

“智慧健康”是“智慧医疗”的延伸,目的是一致的。“智慧医疗”的主要任务是“治已病”,“智慧健康”是“治已病+防患病”。同时,“智慧医疗”与“智慧健康”又是一种动态的持续不断的服务过程,绝不是“一锤子的买卖”。现在一些所谓做“智慧医疗”的企业有两点不足:一是只做数字医院,而忽略了其他构成部分;二是把自己当作建筑公司,把“智慧医疗”等同于工程项目施工,缺乏持续地提供“一揽子”解决问题服务的安排。之所以产生上述偏差,原因之一是对“智慧医疗”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对“智慧医疗”建设的基本要求缺乏全面的把握。“智慧医疗”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智慧医疗”要以方便病人看病为核心

在高端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应用现代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提高效率、方便病人看病?要做到不仅仅是网络挂号,更重要的是取消挂号,直接进行网络约诊,使候诊的时间大大缩短。现在大医院里挂号要排队,等医生诊疗要排队,医生开了医疗检查单后去检查仍要排队,开了处方后配药、付费还是要排队。看一次病,排队、候诊的时间要花一两个小时甚至半天。这种状况必须也能够改变,可通过网络预约诊疗、手机预约检查、网络付费等方式大量减少候诊时间,实现便民服务。这也可以通过逐步改善的方法一步一步来实现,如果大医院一个病人平均一次就诊等候时间要两个小时,第一步争取减少半个小时,第二步再争取减少半个小时,最后争取每位患者候诊时间(不包括手术时间)平均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

(二)“智慧医疗”要为病人提供更便利的护理服务

除了需要在医院监护的病人外,其他病人可以自由选择护理方式,例如住在家里或在社区卫生室护理。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大医院的压力,方便为更多的病人看病;另一方面也可减轻病人与其家属照顾的负担。同时,通过“智慧医疗”的网络服务,可建立大医院的主治医生与负责社区护理医生挂钩的团队型医护服务制度,为患者提供从开始诊疗到痊愈的全程服务保障,提高医护的满意率。

(三)“智慧医疗”要减少对病人的过度检查

目前一些医院的过度检查比较严重,许多医院不认可前一家医院检查的报告。例如出差外地刚在一家医院做过检查,回到家乡的医院血常规、尿常规、核磁共振等又得重新检查一遍,这样对老百姓来说既增加了费用支出,又增加了检查时间。中医的望、闻、问、切,其中的“问诊”,同样也适合于西医。疾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一个逐步累积演变的发展过程。因此,医生看病应该问病史,甚至问家族病史,应该看历年的检查报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诊断的精准水平。“智慧医疗”设有云服务平台,所有病人每次检查的影像数据、生化检查数据都传到这个平台存储使用,各个医疗机构医生均可依照法定和制度规定的权限调用,再加上相应的制度完善,完全可以避免重复检查、过度检查,同时提高对过去检查报告的利用水平,提高诊疗质量。(www.daowen.com)

(四)“智慧医疗”要为病人的准确治疗提供保障

这些保障包括卫生部门的住院床位安排、手术预约等医疗资源的配置;远程医疗服务;对滥用抗生素的监管预防;对开错药、用错药、开错刀等,进行实时查对、提醒、预防工作。

(五)“智慧医疗”要方便病人的付费

“智慧医疗”要将个人电子病历医疗卡、个人支付卡与医保卡“三卡”合一,实行网络付费、网络依规结算,方便病人,方便医疗机构,同时也方便医保管理机构的管理。

社保和卫生部门要共同推动“智慧医疗”的建设。可以制定“智慧医疗”对各医疗机构的覆盖推进计划,设定覆盖的期限,给予相应的过渡时间。对超过期限的,不再作为医保定点医院,原来已经定点的也可以取消。这样,就可以把一个城市所有医保人员的个人电子病历与远程的诊疗系统、医院管理系统,以及社区卫生系统对接起来,与医保管理系统连通起来,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城乡医疗水平的均衡性、便利性,也有利于医保的全程服务与管理。“智慧医疗”还要注意云服务外包的规模效益。一个地级市一般有上百万人口,如果没有这个规模,规模效益达不到,对“智慧医疗”的云服务公司、医保对象、医保部门与卫生部门都会增加相应的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