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按照自身规律进行的,其中包括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创造了比农业社会更多更丰富的产品、财富,给人们带来了更有品质的生活与享受。“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曾作为经典迅速传播。但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中、高级阶段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工业化带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之产生,且越来越严重:
一是工业消耗的资源与能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现在一年工业消耗的矿石、水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是工业化初期的十几倍,少数品种甚至是几十倍,而地球存有的各种资源、各种能源越来越少,少数品种即将枯竭,因石油这种兼有资源、能源双料性质的物质而引发的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也不断加剧。
二是工业生产造成的各种污染越来越多,对环境与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水的污染面积越来越大,水质越来越差,雾霾的天数越来越多;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保持健康的身体,成为人们日益关心与关注的事情。某个化学医药生产企业集中的地方,当地老百姓甚至喊出了“与恶臭为敌、为生态而战”的口号,因环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
三是因区域工业的发展差别,导致区域、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别越来越大。一些农民背井离乡到发达地区、到城市打工,从事辛苦甚至肮脏、危险的工作,新一代农民工进城定居、争取平等地位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劳资纠纷增加,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挑战加大。(www.daowen.com)
四是从事一般制造业的企业,原料成本、能耗成本、污染治理成本、工资成本和财务成本不断增加,比较利润率不断下降,工业制造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挑战越来越大。现实的矛盾、诸多的问题,加上某些误导,“工业”一下子成为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影响和谐的代名词。办工业太污染“不值得论”、搞工业太辛苦“不合算论”、做工业不如做其他产业的“去工业论”一时占了上风,工业的发展陷入“左不是,右也不对”的困局。
引发对工业再认识的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最早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美国,制造业占全部GDP的比重还不到30%。在探求这种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原因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导致美国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轨迹:(1)因为工业发展遇到的矛盾、问题太多,加上争夺石油资源的付出巨大,因此美国在政策导向上偏向于鼓励发展服务业,本国居民需要的日用工业品则主要通过进口来解决,意图把制造日用工业品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转嫁给制造业国家,这也是导致美国后来再次转向再工业化的原因之一。(2)在美国服务业的构成中,由于金融业的地位较突出,更由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的支配地位,美国的政策又很自然地侧重于鼓励发展金融业,这又不断地巩固与强化了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霸主地位。(3)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最有作为的又是投资业务。投资领域的利润占全部金融业利润的60%~70%,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成了“摇钱树”。因此在金融业的发展中,投资又成为各种资金的自然优选的领域,投资活动的重心是股票市场。投资的成果要通过股市来评价,投资的回报要通过股市来实现,所以一切投资的动机围绕股市转,一切投资的计划围着股市谋,一切投资的资源围着股市用;投资市场曾一度成为“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呼风唤雨的地方。(4)由于美国国际金融霸主地位的利益驱使,加之金融监管体系不适与缺失,美国金融系统向不够条件、还贷能力差的客户大规模放贷,而且这些贷款被不适当证券化,使各种证券的投机操作越来越活跃,过滥证券化、过度证券化问题开始产生,泡沫在累积,危机在发酵。当美国发放的“次级贷款”还债难以为继时,这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就被引爆了。过低的“次贷”、过滥证券化、过度证券化、过分投机、过度的监管缺失,这五个“过”是美国引发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所在。集中到一点,就是纵容了“过错的信贷”、“过分的投机”,其实质是信贷与投资活动离实体经济活动越来越远。因此,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忽视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危机,是一场过度“脱实向虚”的金融危机。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使我国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但原有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由此又引发了对工业困局如何再认识、如何再破解的思考。经过多方的论证,最后的结论是:(1)关于对资源与能源利用不足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源、能源的浪费首先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有的开发率只有30%左右,大多都在50%以下。二是制造环节的浪费。制造环节的利用率一般在30%~50%,部分环节在60%以上。如果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制造业还是大有可为的。(2)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太低。资源能源的利用率越低,浪费就越大,排放就越多,治理污染的成本就越高。最好的出路是提高制造环节的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水平,杜绝浪费。(3)工业发展的困局不在于制造什么,而在于用什么方式去制造。只要能够找到非常高效地利用资源、非常节约地利用能源,又能“零排放”的制造方式,现有工业制造遇到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4)由大数据、云计算的“云脑”代替“人脑”的网络制造方式,是可以实现上述要求的精准制造方式。化学制药厂排放的臭气,源于落后的制造方式,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制药本身;发达国家在环境优美的景区都有制药厂,不能把落后的制药方式“这盆污水”同制药产业“这个孩子”一齐倒掉。精准的制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是几近于“零排放”的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这种制造方式就是工业物联网的制造方式,这些结论促使美国下决心要进行“再工业化”。
另外,人们还发现,物联网的制造方式是将“虚实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如前所述,物联网是融装备的货物贸易、网络的服务贸易、高档芯片与云计算技术等技术贸易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这就是典型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为一体”的最好的发展范式。如果我们能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国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现方式”,那将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