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凝血过程必须是精确调控的。在出血和血栓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界线,凝血必须快速且要局限在受伤部位。血凝块的形成限定在受伤位点的机制是什么?凝血因子的易变性对凝血的控制有重要作用,激活了凝血因子寿命很短,因为它们被血液流动所稀释、被肝脏排除及被蛋白酶降解。例如,促进性蛋白Va和Ⅷa被蛋白C 消化,蛋白C是一种由凝血酶的作用而开启的蛋白酶。因此,凝血酶除了催化血纤蛋白形成外,也引发凝血级联的失活。
凝血因子的特异抑制物在终止血液凝固方面也至关重要。量重要的凝血因子抑制物是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它是一种通过与凝血酶形成不可逆的复合物而钝化凝血酶的血浆蛋白。抗凝血酶Ⅲ5α1-抗胰蛋白酶类似,只不过它抑制凝血酶的能力比α1-抗胰蛋白酶抑制弹性蛋白酶的能力要强得多。抗凝血酶Ⅲ也封阻凝结级联中其他的丝氨酸蛋白酶,如Ⅻa、Ⅺa、Ⅸa和Ⅹa。抗凝血酶Ⅲ的抑制作用受到肝素钠(Heparin sodium)的加强,肝素钠是存在于靠近血管壁附近的肥大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上的一种带负电荷的多糖。肝素钠通过增加抗凝血酶Ⅲ和丝氨酸蛋白酶凝结因子之间形成不可逆复合物的速率,而起抗凝剂的作用。抗胰蛋白酶和抗凝血酶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Serpins)。(www.daowen.com)
血液中凝血酶和抗凝血酶的量是精确平衡的,以实现局限在受伤部位的快速凝结。此精细平衡在一个14 岁男孩体内被打破。由于他在正常情况下抑制弹性蛋白酶的α1-抗胰蛋白酶发生了一个突变,其结合弹性蛋白酶的口袋中的Met358被Arg 所取代,此单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引起了此抑制蛋白特异性的显著变化。由于Arg358的诱引,它变成了一个抗凝血酶,导致他的凝血酶活性降低了。正常情况下,受伤后α1-抗胰蛋白酶活性明显升高,用来消除由刺激性中性细胞所产生的过量弹性蛋白酶。当某次受伤时,此病人的凝血酶活性降低到很低水平就会引起致命的出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可以显著地改变其特异性。此病例还说明了适量蛋白酶抑制剂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