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外企业发展历程,其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财务控制战略阶段、市场战略阶段、竞争战略阶段、核心能力战略阶段、知识发展战略阶段五个发展阶段。
(一)财务控制战略阶段
财务控制是战略管理思想的初始阶段。这种战略思想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从经济政策恢复向高速发展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企业致力于利用高效率的规模生产来提高竞争力和强化风险控制,同时在技术上需要大规模投资,这就使得投资与财务预算协调和控制显得十分重要,进而形成以财务预算控制为主要特征的战略管理。
(二)市场战略阶段
在20世纪60— 70年代中期,约束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内部控制转向市场制约。企业战略重点也逐渐从内部财务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向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安索夫在战略管理研究中,把环境、组织、战略模式看作企业战略管理的三大支柱,并把管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经营决策和操作决策三个层次。显而易见,企业战略决策主要是用来解决企业外部问题的,而并非针对企业内部问题,尤其是要确立产品组合及销售这些产品的市场。
(三)竞争战略阶段
20世纪80年代,竞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波特在其著作《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行业分析方法。他认为行业因素构成了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特征决定了企业的长期赢利能力。这些行业特征包括经销商、供应者、潜在进入者、竞争者、替代品五种力量的作用,也就是常说的“五力模型”。为此,波特提出了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和集聚战略三种确立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并指出为实现以上三种竞争战略选择,企业应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价值链。(www.daowen.com)
(四)核心能力战略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行业内的一些企业的利润比同行业另外一些企业的利润高好几倍,也就是说,企业选择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结构并非就必然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在竞争战略的基础上,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随着企业资源的变化以及配置与整合效率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凭借着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动力,一个企业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提升。普拉哈拉德认为,要确立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不仅要考虑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还要重视企业战略性资源的占有、能力的培育,尤其是企业要拥有核心技术、核心能力。因此,核心能力战略成为企业成长理论的热点问题。
(五)知识发展战略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信息化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知识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战略逐渐形成。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主要因素的经济”。因此,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企业要实现知识发展战略,就要重视知识的共享、创新和管理。
综上所述,企业的战略管理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财务控制战略、市场战略、竞争战略、核心能力战略和知识发展战略五个阶段,战略管理的演化过程为旅游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