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大机器和机器体系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复杂程度提高,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时企业的经营管理非常落后,基本停留在过去的经验管理阶段。工厂里工人的工作时间虽长,但是他们工作时出工不出力,工作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一些学者、管理者着手探索如何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代过去的个人经验管理方法,如何将过去企业管理经验标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于是关于提高工厂生产效率管理模式的研究应运而生。这些研究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最具代表性,泰勒进行了搬运生铁试验、铲具试验、金属切削试验三大著名试验,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
第一,工时研究。泰勒认为科学管理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工时研究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之一。
第二,推行标准化操作。泰勒认为专业化分工、标准化操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重要的手段,为了实现标准化操作,必须从作业方法到材料、工具、机器和作业环境都要实行标准化。
第三,计件差别工资制。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完成定额任务,泰勒提出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计件差别工资制度。
第四,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泰勒认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计划部门从事全部计划工作并发出命令。(www.daowen.com)
第五,实行职能工长制。也就是将一个工厂厂长或者工长所需要的多种品质,分担到多个人,使每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这一制度实际上是把总经理的权力下放给第一级的专业化管理人员的一种分权尝试。
第六,管理的例外原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将权力尽量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但是应该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泰勒是科学管理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原理之父”。除了泰勒之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继续丰富、完善了科学管理理论。例如,同时代的亨利·甘特,进一步完善了泰勒管理模式,特别是他的“甘特图”,是当时计划和控制生产的有效工具。他还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即除了按日支付有保证的工资之外,超额部分要给予奖励,完不成定额的,可以得到原定日工资,这种制度补充了泰勒的计件差别工资制的不足。另外,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们采用两种手段进行时间与动作的研究,将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并用拍影片的方法记录和分析工人的操作动作,进而寻找最合理的动作范式,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这些手段,他们纠正了工人操作时某些不必要的动作,形成了快速准确的工作方法。与泰勒不同的是,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工作中开始注意到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把效率和人际关系结合起来。
科学管理原理是管理学历史发展中的一大突破,它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今天的企业管理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是,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尽管科学管理时代的研究者们不断地完善管理模式,但是他们的研究始终没有超出劳动作业的技术过程,没有超出车间管理的研究范围,科学管理时代的管理模式过分夸大了经济手段的作用,将它视为调动工人劳动积极性的唯一手段。科学管理原理认为人是纯粹的“经济人”,工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金钱收入;偏重管理技术因素,忽视人的社会因素;只注重工作现场作业效率的提高,未能从企业整体上考虑如何解决好经营管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