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运筹学:0-1规划高效求解方法

运筹学:0-1规划高效求解方法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0-1规划的求解方法很多,但最常想到的却是穷举法,也称为全枚举法。全枚举法就是检查每个变量等于0或1的每一种组合,而满足所有约束条件并使目标函数值最优的组合就是0-1规划的最优解。如果构建的0-1规划模型不是标准形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转换为标准形式:如果目标函数是max型,将目标函数乘以1-后变为min型。例7.5解如下0-1规划问题。

运筹学:0-1规划高效求解方法

尽管0-1规划的求解方法很多,但最常想到的却是穷举法,也称为全枚举法。全枚举法就是检查每个变量等于0或1的每一种组合,而满足所有约束条件并使目标函数值最优的组合就是0-1规划的最优解。在0-1规划中,变量有n个,变量的组合有2n个,当变量的个数比较少、约束条件比较简单时,使用穷举法求解0-1规划问题比较简单明了,但如果变量个数n较大时,如n>10,这种全枚举的组合检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过滤的方法,以使检查范围缩小,即只检查部分组合,这样的方法称为隐枚举法。

其实在7.1.3节介绍的分枝定界法也是一种隐枚举法,这里介绍的隐枚举法就是借助分枝定界法的思路。也可以说,隐枚举法是将过滤枚举和分枝定界方法结合在一起来求解0-1规划问题。为了介绍隐枚举法,设以下模型是0-1规划的标准型:

其中cj≥0,bi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所有约束条件方程式必须是“≤”的形式。

如果构建的0-1规划模型不是标准形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转换为标准形式:

(1)如果目标函数是max型,将目标函数乘以1-后变为min型。

(2)如果某一个变量xj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cj<0,处理方法则是用1-xj把xj替换,如

可令x2=1-x2,目标函数变为

即有

同样,约束条件方程也要作相应的处理。若求出的最优解中xj=0,则原有的xj=1;反之,若xj=1,则原有的xj=0。

(3)如果约束条件方程是“≥”形式,可将不等式两端乘以-1,变为“≤”形式。

(4)如果约束条件方程是“=”形式,可先将它变为“≤”和“≥”形式的两个约束条件方程,然后对“≥”形式的方程两端乘以-1,使其变为“≤”形式。

隐枚举法求解0-1规划问题的思路与分枝定界法有相同之处,但隐枚举法主要是利用变量只能取0或1两个值的特点进行分枝。首先令全部变量取0值,然后检验这个组合解是否可行。若可行,则这个组合解即为最优解,目标函数值z=0,因为目标函数的系数都是正数,因而不会出现目标函数值小于0的可行解;若不可行,则令一个变量取值分别为0和1,此变量称为固定变量,然后将问题分成两个子域,其余未被指定取值的变量称为自由变量,如此继续进行,不断扩大固定变量的数量,直到寻找到最优解。

隐枚举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令全部xj都是自由变量,并且取值都为0,检验这个取值都为0的组合解是否可行。若可行,说明已经取得最优解,停止计算,否则转到第二步。

第二步:将某一个自由变量设为固定变量,令其取值分别为1和0,把问题分成两个子域。然后令其中一个子域中的自由变量都取0值,加上固定变量的取值,可组成此子域的一个解。再对另外一个子域做同样处理。

第三步:分别对两个子域的解依次进行如下三个方面的检验:

(1)定界。

计算此解的目标函数值。如果此目标函数值大于前面已求出的可行解的最小目标函数值,说明此解不如前面已求出的可行解优,则停止分枝,退出检验。

(2)可行性检验。

检验解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就得到一个可行解,并计算出对应的目标函数值,退出检验。(www.daowen.com)

(3)子域可行性检验。

将子域中固定变量的值代入第一个不等式约束条件方程,针对该不等式左端的自由变量,当其系数为负值时,该自由变量的取值设为1;当其系数为正值时,该自由变量取值设为0。这就是第一个不等式约束条件方程左端所能取的最小值。若此最小值大于右端值,则称此子域为不可行子域,不再往下分枝,并退出检验;若此最小值小于右端值,则按照以上方法依次检验下一个不等式约束条件方程,直至所有的不等式约束条件方程都通过检验。

第四步:如果存在需要分枝的子域,就任选一个子域,转到第二步;如果没有,计算停止,使目标函数值最小的可行解就是最优解。

由于第三步有停止分枝的情况,且对子域中自由变量取0或1的一切可能组合没有一一列举,即都被隐含处理,与全枚举法比较,计算量大为减少,这就是隐枚举法的来历。

现举例说明隐枚举法的计算步骤。

例7.5 解如下0-1规划问题。

解 此模型不是标准形式,需要通过前面的方法进行变换。先将目标函数乘以-1,将其变为min型。但这样处理后目标函数的系数均变成了负数,这就需要把模型中所有的xj用1-xj替换,再把第一个约束条件方程变为“≤”形式。模型7.6的标准形式如下:

模型7.7的二叉树枚举图如图7.6所示:

图7.6

令初始最优解的目标函数值z=+∞,下面对树中的几个子域加以说明:

先将全部变量都作为自由变量,则有组合(0,0,0,0),这个取值都为0的组合解不满足第三个约束条件方程,不可行;把变量x1设为固定变量,把问题分成两个子域,即得到子域1和2。

对子域 1 的解(1,0,0,0)进行检验计算,z1=-10<z;进行解的可行性检验,此解不可行;进行子域的可行性检验,能通过三个不等式约束条件方程,需要对子域1进行分枝。再将变量x2设为固定变量,分别令x2=1和x2=0,构成子域3和子域4。

子域3的解(1,1,0,0)可行,z3=-8<z,停止分枝,此时设z=z3=-8。子域4的解为(1,0,0,0),z4=-10<z;进行子域的可行性检验,将x1=1和x2=0代入第一个约束条件方程,并令x3=x4=0,求出左端的可能最小值为3,大于右端值1,可知子域4是不可行子域,不再进行分枝。

对子域2的解(0,0,0,0)进行检验计算,z2=-16<z;进行解的可行性检验,此解不可行;进行子域的可行性检验,能通过三个不等式约束条件方程,需要对子域2进行分枝。将变量x2设为固定变量,分别令x2=1和x2=0,构成子域5和子域6。

子域5的解(0,1,0,0)可行,z5=-14<z,停止分枝,此时设z=z5=-14。对子域6的解(0,0,0,0)进行检验计算,z6=-16<z;进行解的可行性检验,此解不可行;进行子域的可行性检验,能通过三个不等式约束条件方程。需要对子域6进行分枝,分别令x3=1和x3=0,构成子域7和子域8。

子域7的解(0,0,1,0)可行,z7=-13,停止分枝,但z7>z,保持z=-14不变。而子域8的解为(0,0,0,0),z8=-16<z;进行解的可行性检验,此解不可行;进行子域的可行性检验,将x1=0、x2=0、x3=0代入三个约束条件方程,并令x4=0,求出左端的可能最小值为0,大于右端值-2,可知子域8是不可行子域,不再进行分枝。

所有子域都停止了分枝,说明已经得到最优解,所以针对模型7.7的最优解就是子域5的解(0,1,0,0),z=-14。

因为在前面把原有模型7.6转换为标准模型7.7时,用1-xj替换了xj,所以在模型7.7中等于0的变量,在模型7.6中就应该等于1,反之,在模型7.7中等于1的变量,在模型7.6中就应该等于0,因此针对模型7.6的最优解就是(1,0,1,1),z=14。

特别提示

在解题时,为了使计算过程尽可能少一些,也为了使计算速度尽可能快一些,在隐枚举法的第二步中,争取把最小的目标函数系数对应的自由变量设定为固定变量,因为目标函数系数最小的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也最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