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是座傍水而生的城市,有两条江河绕城而过。一是从陕南秦岭发源的嘉陵江,由北向南,倚南充城东而流;一是从西充县占山乡发源的西充河,从西北向东南方,流经西充县、嘉陵区和顺庆区沿河的26个乡镇,最后穿顺庆城区而过,在桓子河口注入嘉陵江。故而这两条江河,俱是南充城的母亲河。
清清的西充河水顺流而下,流淌过南充顺庆城区明家河石板桥,蜿蜒缠绕着西山脚下的望天坝,再流过明家河拉拉渡,流过柳林跳蹬河,流过古西桥,流过桓子河拉拉渡口,在桓子河口汇入嘉陵江。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流过顺庆城区的西充河段的情状。
西充河流经顺庆城区这一段,南充人习惯称之为 “西河”。这段腰身婀娜的西河,每流过一段河道,都有一个不同的名字。在上游的华凤镇西河段,叫华滩河 (或滑滩河);中游的白土坝附近西河段 (今南充体育公园河段),被称为明家河,明家河上有桥,叫石板桥,离石板桥四五百米处,有一义渡,叫明家河拉拉渡;再往下柳林一段 (今彩虹桥一带),又称为西溪,或柳林石跳蹬河;下游老西桥至嘉陵江入口段,则被称着桓子河 (或繁子河),临近桓子河入嘉陵江口不远的地方,也有一义渡,叫桓子河拉拉渡。
西充河从顺庆城区华凤镇段起,到注入嘉陵江河口止,画出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优美河道。
有江有河,就会有码头、渡口的产生。在过去的岁月里,由于物力财力等的限制,要想在大江小河上修建一座桥梁,那是一种难以实现的梦想。为此,人们想出了一些过江过河的现实办法:或捐资造船,由船工在江边码头义渡;或捐资造船置船于渡口,由渡河人自行拉绳撑渡。这样就不收取过河过江者的费用,既方便了江河两岸的行人,也活跃了城乡之间的物资交往。明家河、桓子河上的拉拉渡,即是自行拉绳过河的义渡。(www.daowen.com)
所谓拉拉渡,是指在渡口边置有一两只木船,船舷一边的两头置有两个铁环,一条绳索一头系在此岸上,另一头穿过两个铁环系于彼岸。这种渡船,无须船工摆渡,行人上船后拉动绳索,船自然就驶向对岸了。这种拉拉渡,在小河上设置,简单实用。旧时,西河上桥很少,南充人出城去蚂蝗堰、都尉坝 (今嘉陵城区),或蚂蝗堰、都尉坝人进城,大都是从明家河、桓子河拉拉渡过河的。尤其是西山脚下的菜农,更是依靠这两个渡口入城卖菜。
据史料记载,1949年12月,解放军临近南充时,南充自卫总队东南大队的大队长陈天寿,在国民党县党部的授意下,曾砍断桓子河拉拉渡的过河绳索,企图阻止大军进入南充城。几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九十四团兵分两路,从桓子河拉拉渡和老西河桥挥师城区,一举解放了南充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西河上新建了桓子河大桥、新西河大桥、西景桥、彩虹桥、栖乐桥、风景桥、体育公园桥等10多座现代化桥梁。沿途的明家河石板桥、明家河拉拉渡、柳林石跳蹬和桓子河拉拉渡等老石桥、老义渡 “桥”,都被新建的桥所取代了。如今已难寻明家河、桓子河拉拉渡的踪迹了。铭刻在人们脑子里的只是长绳悠悠连两岸,过渡者手拉绳子移动木船自行往来的远去背影和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