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区龙门码头,位于龙门街道西南侧的河嘴街下侧外100米左右处,地处嘉陵江东岸,上端紧接龙门峡口。码头水路上至广元628公里,下至南充15公里。
龙门码头 (20世纪60年代)
嘉陵江流经龙门峡时突然收窄,东西两岸仅宽180米。江水出峡口向左转了一个大斜弯,河面增宽至400~600米。西岸是庞家寨 (宕渠山)山脉,东岸地势开阔平坦,水流平缓。龙门沱在靠东岸的龙门山下,水深75米,而出口处干滩子,水深仅7米,龙门沱由于吃水深,适合大船停泊。龙门峡口的龙门山岿然耸峙,挡住了冬天西北寒风,码头下端向东南延伸有3平方公里河滩平坝,植被丰茂,夏季凉爽宜人。这些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货物转运。
龙门码头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嘉陵江自蓬安县正源镇流入龙门镇的石盘村,再至龙门滩南下流入龙门场镇河段。龙门码头位于龙门力行湾的西侧,上自水塔下至猪市坎,港口岸线长350米,港区总面积73370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10670平方米,水域面积62700平方米。客运码头6640平方米,货运码头4050平方米,为嘉陵江上一重要的港口码头。
民国时期,龙门码头载客只通往南充、正源,每日客流量200多人,均为木船载客。常年货运量72000多吨。运进龙门的物资主要有:食盐,从射洪、南部等地运进;煤炭,从合川运进;木料,从广元、苍溪运进。此外,常年不断从陕西以及川内各地运进菜籽、芝麻、花生、核桃以供榨油。当时,龙门码头还是川北粮食、生猪、猪鬃、广柑、蔬菜最大集散地。龙门镇运往外地的大宗货物,主要是油坊街的木榨菜油,每年运出6600多吨,其运往地大多是重庆、武汉、上海等大城市。据民国18年 (1929)《新修南充县志》载,清末民初,龙门码头有大小木船100多只,吨位上千,船工400多人。船只往返于广元与重庆间的昭化、苍溪、阆中、南部、蓬安、南充、武胜、合川、北碚等口岸。嘉陵江上过往船只都要在龙门卸货或载货,码头上常停泊100多艘船只。旧时,龙门镇的棉纱、丝绸业比较发达,所出产品远销江浙一带。民国24年至25年 (1935~1936),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的纱布公司的三层楼货船,曾在龙门码头停泊过数次,每次载走棉纱、丝绸300多吨。
龙门码头靠近龙门峡。龙门峡东西两岸各有一块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巨石。船工们就在巨石上打下铁桩、木桩,用来拴船。现在打桩的坑洞还留在巨石上,东岸巨石的坑洞有80多个,西岸巨石的坑洞有50多个。西岸庞家寨山下,只停靠货运船只,不上下货物。上下货物或货运仓库全部在东岸。
龙门码头 (2003)(www.daowen.com)
龙门码头上设有客栈,客房一般是四合院形式,土木结构,小青瓦盖顶。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客房,下层设有茶房。院中间有天井,天井中设有花坛,有的天井中设有水池,用于防火。
民国时期,龙门码头货物装卸搬运全部靠人力,旧称力行帮。力行帮的人自带担抬工具在力行湾候轮子,等船做生意。一天生意做下来,可得1升半米的工资。民国30年 (1941),码头成立人力工会。民国35年 (1946),码头成立搬运工会。1951年,南充县政府成立县搬运工会。此后成立新民搬运社和龙门运输队,有职工100多人。货物运输配备了人力胶轮车40多辆。1984年,成立装卸运输公司,有4吨以下货车17辆、拖拉机3辆。1998年以后,企业改制,运输公司解散。
民国17年 (1928)在南充县县长李良俊倡导下,龙门码头河嘴街渡口到对岸庞家寨渡口设置义渡。义渡有船4只,安福寺拨款支付2只,大户收租佃息银15两支付1只,募款支付1只。每年以农历腊月十六至次年正月十五收费。其余时间除车马耕牛、红白喜事收费外,均不收费。1951年,义渡由南充县政府接管。1953年,实行以渡养渡,义渡取消。
1951年8月,南充县政府成立联营社,入社大小木船107只,载重980吨,船工430人。1956年5月,成立木船运输合作社,有木船36只,载重890吨。当年货运量仅6000吨,客运量10万人次。1972年,新民航运社造货运机动船,没有钢板,船甲板用水泥铸板,未能下水。1976年,新民航运社制成第一艘拖轮,160马力。1978年,龙门码头木船全部淘汰,客运用轮渡,货运用拖驳,结束了 “脚蹬卵石手爬沙,弯腰驼背把船拉”的历史。
1985年,新民航运公司建成川北303号机轮,370马力,载重140多吨,这是龙门码头历史上最大的货运船。1994年是龙门码头历年客运货运量最高年度,客运2644573人次,货运246533吨。此后随着陆路交通日益完善,客运货运量双双逐年下滑。到2003年,无货运量,客运量不足2万人。同年新民航运公司和龙门装卸运输公司解散,之后停靠龙门码头的多为采沙船, 2010年至2011年,最高峰时有41只采沙船,年采沙量达90万吨。2011年采沙船逐渐撤离。
现在,龙门码头经过重新修建,已成为一个主要停泊游船的旅游码头,它既是外来游客的观光处,更是当地人的活动场所。清晨天刚亮,就有人到龙王庙烧早香;渔民拖着腔调大声吆喝:“买新鲜大河鱼……”;喝早茶的人将靠码头的几家茶馆挤得爆满;晨练的人们来到文化音乐广场上跳健身舞、打拳、击剑、练健身球,整个码头几乎没有空闲之地。下午和晚上,码头更是热闹。特别是夏秋季节,江边游泳的、饮茶的、喝夜啤酒的、唱歌的、跳坝坝舞的、观码头夜景的,人山人海,喧闹声不绝,一直到下半夜人们才渐渐散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