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坪区江陵镇人民政府出发,沿着回龙街向江陵坝村方向走700米就是江陵码头,又叫小河口码头,距南充市城区25公里。
这个 “小河口”就是指罗家河流入嘉陵江的入口处。之所以在小河口设置码头,与嘉陵江在江陵段的水流有关。嘉陵江从江陵镇东北方向入境,经琴台寺村流到小河口,又从小河口流向顺庆区渔溪乡。这一段江流滩多水急,不适合船停泊。而唯独小河口水深10多米,水势较平缓。小河口西南边临岩,南面是平地,东北方向是杜家坝,适宜停靠船只。如遇恶劣天气或汛期,所有船只可通过小河口进入罗家河停靠,是极好的避风避雨避洪水之处。故陵江码头就设在了小河口这个地方。
江陵码头 (2014)
江陵镇水上运输极为通达。上经蓬安、仪陇、南部、阆中、广元可直达陕西、甘肃南部等地,下经南充、合川能直达重庆,进入长江。江陵码头是人流、货物集散码头。从这里运出的货物主要有广柑、甘蔗、粮食、蚕茧、烟叶、生猪、生姜等。运进的货物主要有煤炭、农资、钢材、五金、日用杂品等。码头年吞吐量为十几万吨。
清末民初,嘉陵江木船航运帮会林立。负责管理江陵镇船舶的是顺帮,帮会头目巧立名目,强迫船民交入会基金、巡河费、打更费、壮丁费、灯油费等杂费10多种。船工每人每天报酬不足5升米,生活十分困苦。
解放前,船工苦,纤夫更苦。木船上的纤夫人数各有不同,按木船的载重量来确定,一般每5吨设1个纤夫。许多青年人为了躲壮丁,出于无奈才去当纤夫。纤夫拉船行上水,不是走滩涂,就是走山崖,时常下到水中。有时水齐腰深,为了方便,纤夫们长年只穿长衫,不穿裤子。可是即使是长衫也是补丁重补丁。所有人员长期生活在船上,就在船上用木板钉一个灶,四周用稀泥土糊好,轮流煮饭吃。因体力消耗大,每人每天得吃五顿。(www.daowen.com)
拉纤要喊号子,上水时为了将纤绳拉直,喊抓抓号子;上滩时喊数板号子;下水时纤夫推船喊斑鸠号子;进滩时喊砸桡号子;抛对河时也喊抓抓号子。一路走水,一路艰辛,船工纤夫们只有在船进入江陵码头停靠完毕时才能松一口气,也才能到码头上馆子里去享受一下围坐桌子吃饭喝酒的感觉。
江陵码头无固定房屋,全是临时简易房,以堆放各种物资,或供纤夫休息。船从上水的苍溪、广元下来,不论是到龙门还是到南充,到江陵码头都要休息。
1950年8月,南充县政府在龙门组建木船联营社,江陵镇所有木船入社。1951年12月,县政府接管渡口,改为公渡。渡口工人月薪大米50~60公斤。1976年10月,新民航运社自造72马力客轮,载90人,首航江陵码头成功。1977年江陵码头开始停靠机动船。
经洪水多次冲击,嘉陵江在小河口处形成一个 “U”形河湾,江陵码头不断后移。为改变码头状况,保证泊船安全,2002年,高坪区和江陵镇两级政府在小河口上游700米处新建了一处码头。建成后,却因新码头不能正常停靠船只,无法投入使用,只好将码头仍设在小河口。2011年凤仪电站工程修建,嘉陵江江陵段护堤完工。因水位上升造成江陵码头处的河面由原来的600米增宽至1000米,船只停泊极大不便。2012年,江陵镇政府对码头按规范进行彻底改造,同时修建了40平方米的签单房。船只要签单后才能出航,以确保行船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