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码头位于盘龙镇嘉陵江西岸,水路上至南部县城码头约20公里,下至仪陇县新政码头约30公里。盘龙码头建于清初。明太祖洪武五年 (1372)设盘龙驿,清顺治年间始建石梯码头,以运盐、运粮为主。盘龙地处嘉陵江中游,上可至南部、阆中、苍溪、广元,下可达芦溪、新政、蓬安、南充。省道302线 (原唐巴公路)上来往的汽车在盘龙渡过嘉陵江。
盘龙码头 (2014)
据老人回忆,旧时的盘龙码头每天少则有三四十条船停靠在码头,多则有上百条船。当时广元、苍溪、阆中、南部、蓬安、南充的各类船只进出盘龙码头,运来煤炭、化肥、农药、日用百货、副食、布匹、茶叶等生产生活物资,通过码头中转后,再进入周围各乡镇。盘龙的棉花、粮油、生猪、山货等农副产品,特别是大量的食盐,也通过盘龙码头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码头上一片兴旺景象。当时,有一些过往船只因旅途劳顿,船工需要休息和补充给养,大都会在此停留一两天,因此当时盘龙场的酒馆、饭庄、茶馆、客栈等生意十分红火。
盘龙码头窄长,周围地势陡峭,修建仓库成本较高,因此货物大多是直接堆放在码头。一遇雨雪天及洪水来临,货物损失较大。久而久之,精明的商家想出一些办法,提前作好准备,来规避风险:一是准确估计回来船只到码头的时间,事先准备好人马,选择好时机,船一到岸,及时将货物转至货场,同时把准备运出去的货物及时装船;二是在河边搭建一些简易的草棚,并打一些草帘遮盖货物。这些草棚,简单易做,成本很低,即使水淹,也损失不大。解放后,码头由政府统一管理。盘龙码头组建了搬运社,修建了各类仓库达2000平方米。搬运社有职工46人,各类车辆30多辆,牲畜20多头,大大地强化了盘龙码头的功能。
盘龙码头 (2014)(www.daowen.com)
南部县到巴中要从盘龙码头横渡嘉陵江,经仪陇,至巴中,而后还可进入陕西汉中等地。南部自古就有盐乡之称,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在巴中建立了川陕根据地。当时大量的盐、布匹的运输均通过这一通道进入巴中,解决了苏区的食盐问题。盘龙本身也是产盐区之一,现在盘龙镇白盐沟、长远井、井子口以及窑坝寺等村名都与盐有一定关系。这些村至今还留存着当年采盐的历史遗迹。
1962年,盐业衰落后,码头仅集散本地区柴、煤炭及农用物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码头还安装了电力带动的斗车。货物通过斗车提送至码头,再通过人力搬运到仓库。该码头还通行盘龙到嘉陵江对面上瑶坝的渡船,只是后来人力木船换成了机动船,现在仍在通行。
盘龙码头下面还有一个渡口,有渡船3只,船工10多人,从盘龙过嘉陵江,通往上、中、下瑶坝及碾盘。20世纪50年代初,人力木船换成了轮渡船,通往仪陇、巴中的各种车辆都从此渡口过江。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升钟水库大坝建设和南部县城改造,所使用的河沙和卵石都是通过车辆从江对面的河坝运至渡口,再运去升钟和县城。当时车渡码头十分繁忙,不分昼夜,一天三班倒。冬天遇大雾天气时,两边车辆排着几公里长队等候过渡,场面十分壮观。随着唐巴公路改道,2009年,盘龙车渡码头结束了长达40多年的历史。人们今天看到的盘龙码头是十分宁静、和谐的行人渡口,其石阶整洁,船舶内干净宽敞,过江安全可靠,旅客上下船只文明礼貌,上船后自动穿戴救生衣。管船员、签单员、船工、机手持证上岗,一切井井有条,规范标准。
盘龙码头是南部县现在唯一一座日人均流量超过300人的码头,也是四川省重点安全监控的码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