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蓬安金溪镇:古镇·码头、金溪白酒、革命传统

蓬安金溪镇:古镇·码头、金溪白酒、革命传统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溪镇取 “水生金”之意而得名,位于蓬安县城西北、嘉陵江东岸。其中观音庙就有两座,可见当时金溪镇香火非常旺盛。金溪白酒远近闻名。金溪镇有一种名酒叫 “夏酒”,源于明末清初时。但因其病日渐加重,于1916年殁于金溪。萧毅肃,1899年出生在今蓬安县金溪镇万和村,1916年赴滇考入云南讲武堂。张怡荪,《藏汉大辞典》主编,1893年出生于今蓬安县金溪镇。金溪镇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地方。

蓬安金溪镇:古镇·码头、金溪白酒、革命传统

金溪镇取 “水生金”之意而得名,位于蓬安县城西北、嘉陵江东岸。水路距蓬安县城26公里,陆路距县城16公里。其北邻石梁乡,西南靠龙云镇,东连骑龙乡。

清乾隆时期建场镇,至清道光三年 (1823),金溪镇属北乡15团之首场。民国2年 (1913)设金溪乡,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金溪镇成立苏维埃政权,1950年建立金溪乡人民政府,1986年改建为金溪镇。

金溪电站大坝 (2013)

金溪镇原名叫斜溪场,因场内有一条小溪,由东北向西南斜汇入嘉陵江而得名。斜溪场也不在现在的位置,而在今易家坝村附近的陡岩边。当时场很小,不成规模。清朝初年修了大石桥,并修建一条半边街。随着 “湖广填四川”的人越来越多,老斜溪场人也看到了这个水码头商业价值,于是在水码头边,逐渐形成了场镇,斜溪场也就慢慢迁移到了今金溪镇所在地。金溪码头位于嘉陵江东岸,金溪镇之下。旧时,在长约500米的码头上,成山的货物搬上运下,江上船舶来往穿梭,号子声不绝于耳,渔火灯笼通夜不眠,一片兴旺繁盛的景象。从码头到古镇有108步石梯。在这个千人小镇上,当时竟然有10多家客栈、10多家妓院。至于饮食餐馆,更是不计其数,大馆子便有七八家,小酒馆遍布街道两旁。最有名的要算盛光富、唐洪政、贺寿山、谭明远、谭宗庆几家江边大餐馆。场上饮食品种繁多,最负盛名的小吃要数贺寿山的鲜花饼了。他做的鲜花饼不仅香味独特,而且进到口中便化渣,酥香爽口。

旧时金溪镇的古庙甚多,有王爷庙、祖石崖、万寿宫、万年楼、禹王宫、尼姑庵、大石桥庙、山观庙、洪福寺、庙儿梁等。其中观音庙就有两座,可见当时金溪镇香火非常旺盛。

金溪镇还有一道神奇的 “乌马奔江”的自然景观。在金溪镇至周口的航道中,右岸石壁有由水雾形成的颜色乌青、状如奔马的自然图形,远远望去,神奇壮观。镇内史家坝村嘉陵江段有深沱,叫石梁沱,沱中产一种名贵鱼——江团,又称石梁沱江团。石梁沱江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席上珍品,为蓬安名特产。

金溪镇水好酒好。最著名的水井首先要数半边月水井,其井水清澈见底,甘醇、清洌、口感回甜。其次便是半边街的井水。好水酿好酒。金溪白酒远近闻名。金溪古镇酒业最兴旺时期,大小酒作坊共有47家之多,三五步便能见一家酒作坊。其宏大规模,在川东北屈指可数。

金溪镇有一种名酒叫 “夏酒”,源于明末清初时。夏酒呈红色,现在全镇仅有吴玉成一家会烤。吴家从外地迁来金溪定居后,开设酒坊,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镇上有民谣:“金溪夏酒巴碗碗,石梁沱的江团嫩闪闪。”早年,该酒曾为蓬州贡酒。民国初,时任川北宣慰使张澜饮用夏酒后,倍加赞赏。清代至民国行销嘉陵江沿岸,在南充设有 “金溪酒庄”。解放后,因其原材料来源困难,停产失传。(www.daowen.com)

金溪镇老街 (2013)

金溪镇地灵人杰,出了万钧、萧毅肃、张怡荪等知名人士。

万钧,蓬安县金溪镇人,出生于书香之家,1910年加入同盟会,深得孙中山先生器重,被选为同盟会总部外事秘书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万钧义愤填膺,但因内痔复发遂回乡治疗。他先后约集同盟会有名望的8位川北老会员,从速筹组力量,待机举义讨袁。但因其病日渐加重,于1916年殁于金溪。

萧毅肃,1899年出生在今蓬安县金溪镇万和村,1916年赴滇考入云南讲武堂。1937年任国民政府四十三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他先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滇缅会战等重大战役,重创日军,屡建功勋,1944年任陆军总参谋长。日本投降时,他为国民政府芷江受降区代表。1945年后,曾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陆军二级上将,国防计划局长等职,1976年逝世于台北。

张怡荪,《藏汉大辞典》主编,1893年出生于今蓬安县金溪镇。1915年从四川省高等学堂毕业后,至保宁联合中学当英文教员。1917年,只身到北京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校务委员。后来他将重心转到研究西藏文化上,并于1939年编成 《汉藏译名大辞汇》。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四川大学教授兼文科研究所所长,继续主编《藏汉大辞典》。1983年病逝于成都。

金溪镇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地方。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发动营渠战役,一举击溃了国民党新编第二十三师罗泽洲部,占领金溪场,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并在这里进行了铜鼓寨、西阳山、地藏寺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部队和 “扇子匪”的进攻,巩固了红色政权。红军走后,留下许多石刻标语,至今犹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