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镇位于营山县境西部,距县城12公里。西南接蓬安县,北连仪陇县,东邻清水乡,南界丰产乡,历来有营、蓬、仪三县的 “金三角”之称。
回龙之名来源于地理形胜。该镇周围群山环抱,以场镇为中心,北起金银寨诸小山脉,呈起伏状向南延伸至琵琶寨,再由南往北迂回,形似龙回首游弋,故名 “回龙”。
回龙兴场历史较早。清乾隆年间 《营山县志》载,当时全县的场镇中就有回龙场了,说明清初该场已有雏形,嘉庆年间正式建场。200多年中,一直是区、乡、镇治所所在地,1958年为回龙公社,1984年改为回龙乡,1985年改为回龙镇。
回龙镇向营街 (2014)
回龙镇置镇历史悠久,名水名山毓秀,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独特,名人乡贤辈出。
旧时回龙镇内宗庙、祠堂、会馆等,名胜古迹不少。虽经历史风霜的剥蚀、损毁,但仍存留了不少遗迹。
文昌宫,位于回龙镇西北300米处,建于清嘉庆十五年 (1810),四合院布局,有前殿、中殿、正殿,雕梁画栋,雄伟高大。每逢节庆,香火鼎盛。尤在科考前夕,祈祷学子,络绎不绝。200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濂溪祠,位于回龙镇政府西30米处,建于清道光十年 (1830),由湖南永州府人氏入川后所建,每年以所供周濂溪夫子生日为会期,盛况热闹非凡。解放后改为回龙小学校。1987年中殿拆毁,现保存正殿、山门、戏台和两边厢房。200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寺,位于回龙镇石佛村,距场镇2公里。系四川军阀邓锡侯家庙。据传,邓祖辈修此庙时,从土中挖出一尊石雕佛像,故名石佛寺。该寺始建于康熙四十九年 (1710)。石佛寺由大佛殿、观音殿、山门及左右厢房构成,均为穿斗式梁架结构,三重殿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呈阶梯式发展,形成四合院建筑。今为回龙镇敬老院。整个寺庙至今保存完整。200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宫,位于回龙镇石佛村,现仅存后殿和古亭子桥。古亭子桥为石拱桥,高约5米,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仍完好无损。(www.daowen.com)
营山清代十景之一的 “石牛卧岭”在回龙境内。清同治九年 (1870)《营山县志·舆地志》载:“石牛山,治西北四十里 (今回龙镇石牛村内),古名青牛山,上有石牛如眠。相传为石牛卧岭。”石牛卧岭至今尚存,且山、水、田、林、路俱佳。
1933年,红军在境内的四方寨、金银寨、封窦铺、玉皇观、萝卜山等多处摆过战场,境内至今还保存有红军石刻、标语、石碑和苏维埃政府遗址。
回龙镇是川中军阀、名将邓锡侯的故里。邓锡侯,生于1889年,字怀松,号晋康,少时从军,历任副官、营长、支队长。1916年在反袁护国战争中,与朱德在泸州配合作战。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八军军长,抗战时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出川抗战,屡建奇功。后回川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1946年任四川省代主席。1949年12月与刘文辉、潘文华通电起义,解放后曾任四川省副省长等职。1964年病逝。解放前,邓锡侯捐资在营山县城建晋康图书馆,创办晋德中学,聘请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主编 《营山县志》等。回龙镇萝卜山村现存有邓家老院子。
解放前回龙全场镇共有街道3条,以过街楼为界,分为上、下两条正街。场头街尾用竹木捆建的土墙茅房称为 “草街子”。街道为石板铺成,总长670米,宽约3米,房屋多为穿斗结构平房。场镇居民300多人,商业服务和手工业作坊30多家,其从业人员大多农商结合。回龙古有通贯全镇的驿道,人民素有经商富家兴业的传统。古有坐商、行商和下乡货郎,贸易有盐市、猪市、牛市、鸡市、粮市、布市和花纱市。尤其是布市、花纱市和盐市三大贸易场地,生意火红。当时,南部、阆中属产盐、产棉区,而回龙属平坝产粮区。回龙人通过肩挑背扛,输出粮食,运回棉花、盐巴。回龙的棉花市每场可交易上百包,土布交易达2000多匹,是营山最大的棉、纱、土布市场。
回龙驿道系途经南部、通往保宁的唯一大道。回龙人当盐贩子的不乏其人,以贩盐致富者也不乏其例。解放后,回龙场的集市贸易更加热闹。除棉花、纱、布、盐市外,粮食、竹木、果蔬、畜禽水产、日常用品、家用电器门类齐全,样样货足。
回龙镇有十分出名的舞龙文化。每年春节的时候,都会举行舞龙活动,绕着整个场镇走一圈。回龙镇的舞龙在清乾隆时期就有了。以前不叫 “舞龙”叫 “耍龙”。“龙”都是由村民动手做的,叫 “扎龙”。扎的 “龙”有 “老龙”“镇江龙”“青年龙”等。一般舞龙是在大年初一,元宵节之后就要烧龙。烧龙寓意来年整个乡镇风调雨顺。
回龙镇的民间艺人心灵手巧,技艺精深。如清代画师屠森元,彩绘艺术超群,原县城城隍庙 《说唐》故事百余幅和瘟祖庙的 《天刚剑》皆出其手。何登芳的造型木雕远近闻名。民间艺人 “刘面人”的彩色面塑十二生肖栩栩如生。邹雅如虽残疾 (哑),但心灵手巧,纸扎工艺不凡。特别是现代根雕艺人何春生,习艺以来,创作了上千件作品,其代表作 《八仙过海》 《牧归》等,多次参加全国根雕展览,频频获奖,作品被国内外人士收藏。
回龙镇民间小吃风味独特,品种繁多,有凉面、油果子、白糖卷、挞挞面、鳝鱼面、油豆腐、臭豆腐、豆腐皮、豌豆汤等上百种。其中以陈庚闲的豌豆汤吃火烧馍、余家贵的富油饺子、陈东元的糍粑、唐荣富的豌豆凉粉、邹哑巴的酥锅盔、李矮子的烧馍、“几十斤”的油果子等最为有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