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莲池镇:古镇码头,山水相伴

莲池镇:古镇码头,山水相伴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莲池镇地处西充县南部,距西充县城约10公里,东接永清乡,西临占山乡,南连嘉陵区龙泉、金宝镇,北与常林乡接壤。在现今莲池镇13个村中就有8个村的村民姓杨。后当地名人张澜、杨达璋、程三角、杨克恭、张抚君、杨茂勋等共商又将保关场改名 “莲池场”。1940年莲池建乡,2014年撤乡建镇。莲池场上的杨家祠堂宽敞明亮,是杨姓人的聚集场所。旧时莲池场的古建筑别具特色。杨达璋,名特,字达璋,1892年生,莲池天新桥村人。

莲池镇:古镇码头,山水相伴

莲池镇地处西充县南部,距西充县城约10公里,东接永清乡,西临占山乡,南连嘉陵区龙泉、金宝镇,北与常林乡接壤。

场镇最初叫保关场,近代改为莲池场。

保关场历史悠久,当地有民谣:“虹溪河水清粼粼,百里水道到嘉陵,穿山绕镇十多个,唯独保关最驰名。”保关场形成于明末清初。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一支程姓移民率先在此地落地生根,随后杨氏宗族等其他移民迁入。因人们生产生活之需,移民相约在附近灵宝宫集中贸易,久之成为集市。一次,虹溪河洪水暴涨,灵宝宫被淹。随后将场址迁至今天的莲池坝。

莲池坝北与牛漩顶碉堡山相连,南接焦碑寺、关音堂、三码桥,虹溪河绕 (莲池)坝南流,逾400米。河中凸现两块大石包,河水拐石包而下,故人称此地为 “拐包石”,日久将场也叫作 “拐包场”。

拐包场变成 “保关场”,与这里的程、杨两大姓有关。程、杨两姓移民慢慢成为拐包场的名门望族,尤以杨姓发达,家大业大。在现今莲池镇13个村中就有8个村的村民姓杨。当时乡间有 “保关场的羊 (杨)牵不得,程家嘴的人惹不得”的说法。拐包场处西充、南充两县交界地,时有匪患发生。为防土匪袭扰,程、杨族人各自在山上修筑城堡。杨氏族人所建保关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远近闻名,杨姓人为之骄傲。后来杨姓人仗着人多势众,硬将拐包场改名 “保关场”。

清末民初,乡绅程三角、张抚君、杨克恭等人在场上筹建高等小学,不久县三高 (此前西充已有两所高等小学)在上河街中心地段落成。校园为四合院格局,院内建长方形鱼池,池中植莲花。盛夏时节,池中碧叶翩翩,红莲映日,别具风韵,成为一景,人皆往观。后当地名人张澜、杨达璋、程三角、杨克恭、张抚君、杨茂勋等共商又将保关场改名 “莲池场”。1940年莲池建乡,2014年撤乡建镇。

旧时莲池场地处西充至南充的交通要道,行商、挑夫、车马昼夜行走,歇脚、喝茶、饮马、打尖、住宿的接踵而至,场上原来的土坯茅屋渐渐变成一排排穿斗瓦房。这些建筑沿虹溪河而建,形成上河街和下河街的格局。场上铺面相连,排排木柱立街边,房上青瓦盖顶,地上青石板铺地,街口两株古老苍劲的黄桷树树冠如盖,成为莲池场独特的风景

昔日莲池场,每逢当场天,四面八方的商贩云集,十里八乡的赶场人纷至沓来,将街市挤得水泄不通。上河街口黄桷树下是猪牛交易场地,米亭子坝是粮食交易处,篾货、山货市场紧挨着米市。市场上人声鼎沸,买卖兴隆。

街上店铺毗连,饭馆茶馆酒店紧挨,香蜡纸钱、鞭炮烟花、布匹绸缎、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穿的吃的用的应有尽有。街市上提着篮子卖小吃的,打着莲花闹沿街乞讨的,拉曲卖艺、杂耍的,商贩吆喝叫卖的,茶馆里喝茶闲聊的,说媒相亲的,调解纠纷的,讲评书的,川剧坐唱 “打玩友”的,饭馆里赶场 “打牙祭”的,请人 “打幺台”的,多得打拥堂。场上你呼我叫,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异常热闹。

旧时莲池场上开有两家油房,油房里一年四季油香味扑鼻。此外还有打铁铺、银匠铺锤声叮当,炉火熊熊,火花四溅,生意兴旺。

莲池场上的杨家祠堂宽敞明亮,是杨姓人的聚集场所。说评书的、唱花鼓的、打金钱板的、耍小魔术的、拉胡琴唱小曲的,五花八门,在祠堂各显神通。(www.daowen.com)

旧时莲池场的古建筑别具特色。

上街的程氏祠是最先迁入保关场的程姓宗祠,庄重肃穆,富丽堂皇。有民谣曰:“程氏祠大神庙,参天古树来拥抱。庙前金牛漩顶雄,庙后九龙来护绕。清明祭祖共拜朝,后生读书辈辈骄。”场镇西面的保关大桥是标志性的古建筑。此桥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由当地举人程国仲 (号道龙)、杨茂勋、张抚君等名人乡绅倡议募捐修建。当时是两伙石匠共同修建的,桥共三孔,一方做一个半孔。合拢那天,放上最后一块石头,毫厘不差,严丝合缝,众人无不惊叹。据传,新桥落成那天,有新婚花轿吹打过桥,有人当场赞曰:“新人踩新桥,一踩万年牢。儿女都双全,后孙个个俏。”此桥历经风雨、洪水百余年,仍安然无恙。至今,仍是通往张澜故居的必经之道。

莲池场上原有的魁星楼,于清光绪年间修建,登楼远眺,远近山水农舍田园尽收眼底。魁星楼对面还建有戏楼,每到逢年过节,或祭神或办庙会,这里必是大戏连场;场上的上河街还有川祖庙,场的西边还有土地庙和十层惜字库塔等。这些古建筑因后来场镇建设均已拆除。

位于中和、莲池、永清交界处的焦碑寺建于明代,更富传奇色彩。其初建时有九龙十八庙,殿宇重重,雄伟高大,金碧辉煌,香火鼎盛,佛事频繁。

虹溪河水经观音白带河而下,清波碧浪中一尊石头,背大湾面下游蹲于激流中,头部高昂,活脱脱一只巨蛙形状。这里曾是少年张澜夏秋时节与伙伴们游泳嬉水的地方,如今成为张澜故居第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

保关场从古至今名人辈出,闻名遐迩。

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保关人程思贤高中进士,后成为皇宫太医,敕建进士碑至今尚存。清同治年间,程氏又出举人程国仲,成为家族的荣耀。

莲池名气最大的是张澜先生。张澜,字表方,莲池观音堂村张观沟人, 1872年4月2日生。1895年中秀才,补廪生。1902年入成都尊经书院,学经史。次年选送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师范留学。1904年,张澜任顺庆府中学堂学监。次年,任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训导长。1906年,回南充创办私立南充县高等小学和瑞明女塾,兼顺庆府中学堂监督。1911年,与罗纶、蒲殿俊等人发动著名的保路运动。同年11月,出任川北宣慰使,继任国会众议院议员。1917年,任四川省省长。1922年以后,张澜致力于办学以提高国民素质,先后任南充中学校长、成都大学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与黄炎培、章伯钧在重庆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张澜任主席。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张澜继续担任主席。抗战胜利后,张澜主政的民盟响应中共团结统一、和平建国主张,反对内战。1949年9月,张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2月9日,张澜病逝于北京,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视合殓,国旗覆棺。后安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杨达璋,名特,字达璋,1892年生,莲池天新桥村人。他14岁到顺庆府中学堂读书。因其优秀甚得张澜喜爱,遂以女相许,后张女病逝,虽未成姻,张杨仍以翁婿相待。1916年他自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留学德国。1926年任成都大学训导长。1940年任四川省教育厅督学。1942年任南充育才高级职业学校校长,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1949年12月,杨达璋与赵壁光、张耀枢等组成西充县人民自治委员会,杨任副主任,为西充解放、政权和平交接作出了贡献。1952年调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1961年病逝。

张抚均,名克相,字抚均,1888年生,莲池人。幼年家境贫寒,在顺庆府中学堂读书时屡试第一,深得张澜赏识,曾任西充县立高等小学国文教员、西充县劝学所视学。1930年,他任开江县县长。1934年春至1939年,先后在四川省政府许多部门中任职。1939年秋告老还乡。1946年2月出任西充县私立巴蜀中学校长,直至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