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富利镇在县城东南部25公里的嘉陵江西岸,位于南部、仪陇、蓬安三县的交接处,其东与王家镇相邻,南连铁佛塘镇,北接仪陇县城,西靠蓬安县平桥乡。
富利镇小学操场 (2013)
据有关史料记载,“富利”原名 “互立”,取 “五方杂处,移民汇聚”之意。移民是 “湖广填四川”时的事,由此可见此地在清初已经形成场镇了。清后期南部知县巡视此地,将 “互立”改为 “富利”,意为和睦相处、共同富裕、大家有利,当地人尽皆赞同,故沿用至今。
富利镇建在码头之上的两山之间,像一条长龙横卧其中。进富利老街百余米,其街西端有一座万年台 (戏台)。万年台高大宏伟,是这里标志性的建筑。建筑整体呈方形,房顶高3丈,中顶为状元帽形,房脊呈放射状,四角反爪向上翘起。民国35年 (1946)趁富利乡公所换届选举之际,当地乡绅任博益、马丕华等人把万年台拆了,另在万寿宫前的两幢仓库之间修了一个小戏台。
万年台前,老街南、北两边是万寿宫和禹王宫。
万寿宫是清乾隆年间建造的江西移民会馆,位于老街南侧的观音山脚下,气势宏伟,古朴典雅。万寿宫主体为坐西向东的长方形三合大院,内有正三大殿和两侧殿、两侧厅,整体结构雄伟坚固,那些椽阁彩画、雕花窗户、神偶塑像,无不凝聚着客家文化的精华。万寿宫的后面是观音阁,其规模比万寿宫小,只有正三殿。观音菩萨和其他神祇的塑像惟妙惟肖。万寿宫前面是乡公所两幢仓库,中间夹着一个小戏台。小戏台的正对面,是以前富利小学的教学楼。1952年地方政府决定在此设点储粮,于是学校搬迁,观音阁和万寿宫均夷为平地。
禹王宫又叫湖广会馆,在老街北边,规模比万寿宫略小,但结构坚固,美观大方。内有三座大殿,宽敞明亮,这里是富利古镇的集贸市场,每月农历一、四、七日逢场,粮食、棉花、纺织品等都在这里交易,人气极盛,买卖兴旺。
从禹王宫侧后方上至二台地则是长宁寺。长宁寺是场镇上最大的佛教寺庙。佛教分支紫霞坛也设在这里。烧香还愿者,络绎不绝,逢年过节,更是人山人海。
长宁寺下湾的张爷庙坐北向南,内有正殿、侧殿、侧室。正殿、侧殿分别塑有张飞及护将神像。这座清代木质古建筑,古朴典雅,庄重结实。民国中期富利乡公所驻此,拆神像,修住房,建围墙,自此张爷庙冷落起来。1953年撤区,全部房产划归富利小学,如今张爷庙整体上保存完好。(www.daowen.com)
距张爷庙右侧不远处的文武宫也是因 “湖广填四川”建起的移民会馆。规模不大,是座古朴幽静的小院。清末在此设有私塾学堂,民国中期被毁。
富利镇在100多年前,随着码头经济的兴起,不断有人来场上修房造屋,经商做生意,古镇街道逐渐扩大。其中龚、王、徐三家财大气粗,不仅铺面修得宽大,而且在后面还修了两楼一底的碉楼。碉楼比其他屋顶高出一丈多,特别显眼。三座碉楼互为掎角,遥相呼应,能有效地防御兵匪的侵扰。这种建筑,在川东北古镇上极其罕见。
富利镇是嘉陵江中游的重要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水运上可至阆中、广元,下可达顺庆、重庆。一年四季,码头上异常繁忙,常有二三十只船筏停靠歇息或装卸货物。南阆盐场管理处在此设有办事机构。场上每天都有数十名“背二哥”从建兴、流马、东坝经陆路背盐到富利,然后又背日用品和粮油返回。富利镇是顺庆到巴中的陆路隘口,常有客商过往,场上五六家客栈经常客满。
旧时富利本地主要有棉花、白蜡、桐油、土布 (纱)等土特产,销往顺庆、重庆。场上有酿酒、造醋、榨油、轧花、漂染、造船、淘金、制盐等坊铺十余家。乡下纺线织布、土法缫丝、米、面、粉、油、豆腐等加工作坊比比皆是。
旧时富利集贸兴旺,农副土特产品、日用品、农村手工业产品均分市交易。街道两旁铺面生意红火,汤锅小吃密集,茶楼、酒肆座无虚席。时有说评书、讲圣谕、唱清音、川剧坐唱、金钱板、莲花闹前来表演。几家大茶房还设有赌场,麻将、牌九、压红宝,五花八门。
清民时期,富利古镇佛教、道教盛行。境内大小庙宇道观共计48处。赶庙会是富利人生活中的大事。庙会期间,除物资贸易外,唱戏、观戏,耍龙、舞狮、走高跷,扎高台等就是人们喜爱之事了。富利人喜欢看戏、听戏、说戏,顺庆、遂宁等地的川剧戏班常驻富利唱戏,很受当地人欢迎。民国时期乡绅马丕华还组建了自己的班子——文华剧社,解放前夕在县城开园演出,解放后收编为南部县川剧团。另有蒋氏木偶戏班和徐氏皮影也时常在乡、村演出。
解放后,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原来一街两巷的木质旧房已全都翻新为砖混结构的楼房。昔日的宗祠、神庙、教堂、会馆、碉楼、戏台等大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十街八巷,两边楼房耸立,商铺绵延相连。南蓬、潆新两条公路穿镇而过。背二哥、滑竿、木船也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往返富利、新政、王家的大小巴士和机动客船。古镇富利早已旧貌换新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