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部县碑院镇:历史遗迹、旅游胜地

南部县碑院镇:历史遗迹、旅游胜地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碑院镇位于南部县嘉陵江东岸,距县城15公里,其东与中心乡、楠木镇相邻,南与谢河镇、碾盘乡接壤,西临永定镇,北靠阆中市福星乡。新中国成立后,碑院境内尚有盐井2300眼,年产食盐千余吨。经过半月苦战,于1933年8月26日进入碑院镇,占领了盐区。碑院镇由此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碑院镇属川陕根据地的一部分。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亦是碑院镇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观光名片。碑院镇是旅台画家席德进的故乡。

南部县碑院镇:历史遗迹、旅游胜地

碑院镇位于南部县嘉陵江东岸,距县城15公里,其东与中心乡、楠木镇相邻,南与谢河镇、碾盘乡接壤,西临永定镇,北靠阆中市福星乡。

相传清康熙时期湖广移民来此,发现残存的古寺院内有朝廷敕建的龙头石碑,故称之为碑院寺,清朝中期形成集镇亦称碑院寺。清宣统三年 (1911)建乡,1931年设二区为区公所,1935年撤区公所为联保处,1940年又复为乡,1994年改为镇。

碑院镇在古代是著名的产盐区,其凿井煮盐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明清时期此地大小盐井星罗棋布。民国时期成为本县 “城 (关)盘 (龙)碑(院)建 (兴)”四大盐场之一。此地设有盐场事务管理所,还一度设置过区公所。新中国成立后,碑院境内尚有盐井2300眼,年产食盐千余吨。碑院盐场还负责管理邻近的三合、永定、谢河等乡镇盐业的产销业务,年总产食盐2000多吨,远销广元、巴中及陕南一带。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入川,在川东北建立川陕根据地。次年,为解决苏区军民食盐问题,决定发动仪南战役。川陕省委号召根据地军民:“打到南部去,红军把连 (大家)有盐吃!”(这条石刻标语,至今仍保存在巴中革命历史陈列馆中)随即由副军长许世友率红九军从巴中恩阳、花丛,分四路向仪陇、南部进攻。经过半月苦战,于1933年8月26日进入碑院镇,占领了盐区。后来,许世友在 《我在红军十年》一书中回忆说:“当我们占领了盐井时,那种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真比发现了神话中的宝窟还高兴。”随即由红二十五师具体组织盐工恢复盐业生产。当年9月在碑院分别成立盐业前线经理部和碑院寺盐业总厂,下辖五个盐业分社 (南部的谢家河、三合、碑院、梨子垭,阆中的洪山)。各分社提出了 “发展盐业、支持红军”的口号,很快就恢复了盐业生产,第一个月就产盐70万斤。川陕省委随即从南部、阆中、仪陇、巴中、通江等县动员600名民工,日夜不停地为川陕苏区运送食盐,保证了苏区200多万军民用盐之需。碑院镇由此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碑院镇属川陕根据地的一部分。1933年红四方面军占领碑院后即建立了区苏维埃政府,归阆南县苏维埃政府领导。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址设在胡家祠,下辖碑院、谢河、碾盘、下窑坝等8个乡苏维埃政府。当年成百上千的碑院青年男女踊跃参加红军,不少人牺牲在长征路上和战火之中,幸存者解放后不少都在全国各地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时至今日,在碑院一些石壁上还有当年镌刻的 “消灭刘湘穷人!”“田颂尧是吸尽川北人民血汗的毒虫!”等标语。一些红军战斗故事、红军歌曲,仍在当地流传。(www.daowen.com)

距碑院场镇不远处的东北面,有著名的禹迹山。此山是阆中、南部两县界山,山势雄伟嵯峨。相传大禹治水经此,留有足迹,因而得 “禹迹”之名。山顶原有古庙,宏伟壮观,早已毁败,现新建庙宇。四周有石寨门,现存两处。在 “南天门”的石寨左侧峭壁上,有可容单人爬入的多个石孔。进入孔内,便是石窟隧道。隧道弯弯曲曲,忽上忽下,与上下左右40多间石窟相连。如从禹迹山北寨门山洞进入循隧道探寻,下可达地洞,从峭壁下部洞口而出。相传此石窟为清代中叶川陕楚白莲教起义时,一支转战嘉陵江流域抵抗清军的起义军所凿。石窟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在冷兵器时代,此地可谓固若金汤的堡垒了。

禹迹山有摩崖造像,雕凿于唐宋时期。我国摩崖大佛造像有坐式、卧式、立式三种。碑院大佛为立式,倚山傍崖雕琢而成。佛身净高18米,为全国立佛之最。造像除腰部与山石连接外,全身不与山石相连,下肢离山2米左右,肢下有通道,游人可绕佛而观。佛像雕琢线条流畅,工艺精美。大佛法相庄严,慈目慧眼,栩栩如生,呼之欲活。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亦是碑院镇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观光名片

碑院镇是旅台画家席德进的故乡。席德进,生于1923年,碑院镇马家包人,1948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后赴台任教,潜心研究美术创作。其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国际绘画联展并获奖,名声大噪。20世纪60年代,他应美国政府之邀,赴美考察艺术和举办画展,接着又先后游历欧洲17个国家考察艺术并举办画展,从而激起了新的艺术追求。其画风不断变化,被誉为 “照亮台湾画坛的艺术家”。席德进生前念念不忘故乡,最爱把家乡景物反映到绘画创作上,尤其是禹迹山、摩崖大佛、飞来石,等等,在其回忆录中多有生动表述。席德进童年时期所住马家包的青瓦穿斗木质结构的故居,目前保存完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