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嘉陵江畔盘龙古镇,古镇·码头,物资集散中心

嘉陵江畔盘龙古镇,古镇·码头,物资集散中心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南部县城出发,驱车向东南行8公里,或驾舟顺嘉陵江而下15公里,即至三面依山、一面临嘉陵江的盘龙古镇。盘龙镇的部分街道 盘龙自古就是南部县的人口大镇,也是嘉陵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物流转运中心。场镇上,茶楼酒肆林立,一些过往船只走南闯北,途经盘龙,要在此小憩一两天,休整补充。盘龙镇上的建筑以街、巷、院形式布局。旧时盘龙场镇面积不大,不足1平方公里,但庙宇多达9座。旧时盘龙镇的夜晚一片繁荣。

嘉陵江畔盘龙古镇,古镇·码头,物资集散中心

从南部县城出发,驱车向东南行8公里,或驾舟顺嘉陵江而下15公里,即至三面依山、一面临嘉陵江的盘龙古镇。

“盘龙”之名来源于一个神奇的传说。宋乾德二年 (964)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派兵讨伐后蜀。次年春,一统后蜀全境,得蜀地45州,198县。于是大赦天下。为安抚后蜀官民,乾德三年 (965)七月,太祖遂乘龙舟从利州(今广元市)顺嘉陵江而下,行至南部县境窑坝河段,见沿江两岸山清水秀,江南岸码头帆船林立,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热闹非凡,遂停舟北岸。此时,南岸山脉霞光笼罩,紫气冲天,一道彩虹高挂。太祖大悦,手持盘龙棍指点江山,不慎将棍落于江中,其棍随流而下,在江湾回水沱滞留不去。太祖大悦,赋诗曰:“权杖戏水间,山水尽欢颜,弃之随流去,蛟龙不复返。”故此地而得名 “盘龙”。

盘龙码头 (2013)

据《南部县志》记载:“明太祖洪武五年设盘龙驿,民国29年置盘龙乡。新中国成立后,曾为盘龙区区公所所在地。1994年建盘龙镇。”

盘龙地处交通要道,古代曾设盘龙驿,是嘉陵江上的一个重要水陆码头,也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古驿站。水路溯江而上可达南部、阆中苍溪、广元,顺水而下可至新政、蓬安、南充市区、重庆;陆路通往通江、南江、巴中市区,进入陕西汉中等地。西充、流马、建兴、碑院、黄金等地的盐、棉花、粮食等物资,都要路经盘龙码头运至上述各地。而盐商们所需的燃煤、柴火及当地老百姓的所需的茶叶、烟叶及日常生产生活用品等物资,又通过船只或商队运至盘龙后,再转运各地。

盘龙镇的部分街道 (2013)

盘龙自古就是南部县的人口大镇,也是嘉陵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物流转运中心。南部曾有 “城 (关)盘 (龙)碑 (院)建 (兴),四镇为先”之说。旧时盘龙码头江上舟楫如林,百舸穿梭;近岸贩夫走卒,人流如潮,吆喝声、船工号子,此起彼伏。场镇上,茶楼酒肆林立,一些过往船只走南闯北,途经盘龙,要在此小憩一两天,休整补充。镇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www.daowen.com)

盘龙镇上的建筑以街、巷、院形式布局。建筑大多为二层 (也有三层)楼房,穿斗结构,临街墙壁为裙板,户与户之间多为连扇,房屋开间4~5米,进深在15米以上,有的甚至深达数十米。一楼前面做铺面,后设天井,进深较长的则有2~3个天井,后部设厨房厕所、牲畜圈舍,二三楼为居室或作他用。古镇下河街因临近水边,建筑又有不同。房屋多为沿江而建,进深较浅,一般为地上二层,地下室用于厕所及牲畜圈舍,一层为铺面,二层为生活起居用房,并多有临江走廊。

宽大的石阶从江边直入盘龙正街,石梯的右边近正街入口处,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千年古庙——龙王庙。此庙占地3亩多,规模宏大,殿堂楼阁众多,香火十分旺盛。解放后为区公所办公用地,后改为粮站仓库。沿石板砌成的街道继续前行300米,一座三层楼的楼台耸立在街道中央,面嘉陵江而建,为古镇最高建筑,人称万年台。旧时逢年过节、喜事庆典,就在此台上唱戏助兴。

部分古街的临街铺面、房舍 (2013)

沿大巷子前行约50米向左就是万寿街,此街因有万寿寺而得名。旧时盘龙场镇面积不大,不足1平方公里,但庙宇多达9座。解放后寺庙大多在“破四旧,立四新”的运动中毁损。

旧时盘龙镇的夜晚一片繁荣。各商家住户都燃亮自家檐灯,檐灯各式各样,风格各异,红黄绿紫,灯火熠熠,倒映于江水之上。隔江远眺,楼台亭阁,如海市之景。往来客商、船工、挑夫、背哥等,一到这里总要到饭馆喝酒,“打牙祭”,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再到茶馆吃吃茶、聊聊天,放松心情。此时灯火炫目的嘉陵江码头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数以百计的商船与江边街市交相辉映,船上的灯火似一条长龙,映红半边天空,在嘉陵江边游弋跳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