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镇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阆中古城11公里,东邻二龙镇、解元乡,南接五马乡,西靠文成镇,北与博树回族乡、清泉乡接壤。
东兴镇在清以前就形成场镇了,当时叫鱼筌子场。鱼筌子是一种捕鱼的工具。东河 (又名宋江)两岸民众用竹编成长条形的圆笼,圈口向下,固定在滩口上,圈内有很锋利的竹条削成的竹尖,鱼一入网,便被竹尖所困而被捕获。东兴人善于用这种工具捕鱼,故当地人就把场镇叫鱼筌子场。到清代,鱼筌子场已有两排门面相对的街道,商铺、客栈、茶馆、饭庄等一应俱全。赶场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生意十分兴隆,故改场名为 “兴隆场”。解放后因场镇面临东河,取 “兴旺发达”之意,又改名东兴场。
东兴在明末清初属太平乡管辖,清咸丰年间为鱼筌子场,其后为兴隆场。1951年为东兴乡,1958年为东兴公社,1984年复为东兴乡,2014年撤乡建镇。
旧时东兴镇陆路交通不发达,无公路,只有山区蜿蜒的羊肠小路与外面连接。因此,嘉陵江支流东河,便成为对外联系的重要的水运航道。从东兴上溯,可至旺苍县,下水可达顺庆、重庆,水上运输异乎寻常地繁忙。旧时东兴码头上船工纤夫、商贾游贩、舵爷袍哥、地痞乞丐,三教九流都汇于一场,整个场镇商贸繁荣,人气旺盛。
旧时东兴曾数次毁损。其中一次是,1933年红四方面军一部行军至老观场,途经鱼筌子场作短暂休整。东河对面洪山一带有一支国民党部队追击红军,红军撤离鱼筌子场后,河对面的国民党部队打过来,一把火将鱼筌子场烧为灰烬,后来当地人重新建场。新场建成鱼形,场镇两头留有通道,场的中间两边也留有通道,像是鱼的鳍。这种场镇布局,在日后发生火灾时便于人员疏散。同时还在场的两端及中间修建太平池 (消防池)3口,以便防火。此处地势低洼,常年遭洪水侵袭,特别是1981年特大洪水将鱼筌子场全部淹没,使整个老场变为废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当时受灾住户全部搬迁至高处建房,也就是现在的东兴场镇。
东兴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川陕苏区的一部分。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战役前东兴是红军造船地之一,红军在此动员群众,打造了数十条 “毛蜂壳”(俗称 “五板子船”),然后翻山越岭将其秘密抬至苍溪塔子山下的嘉陵江边,作为突击队渡江船只。
东兴镇钟灵毓秀,山川峻峭,嵯峨壮观。境内有玉皇观山、龙头寨、宝鼎山等名山;亦多有古刹庙宇。(www.daowen.com)
玉皇观山地处柏垭子村,四面低平,一山独耸,巍峨壮观,山下东河南流,罗带蜿蜒。山顶有一古寺名为玉皇观。据观中碑文记载,此观建于唐贞观年间,最初为一小寺。到明清时代,重新修建一座四合大院,屹立在玉皇观山顶,宏大壮丽,金碧辉煌。观内供奉玉皇、孔子、观音、文昌、玄帝、牛王等神像。十里八乡香客到玉皇观朝拜,络绎不绝,香火不断。明末清初在观中设学府,陕西汉中有20多名青年来这里就学。蒋介石秘书陈善州曾在这学堂内读书启蒙,后来玉皇观不幸被烧毁。1990年,周围群众自发地捐献财物,重建了寺庙,塑起了玉皇、观音、文昌、牛王等神像。
宝鼎山因形如宝鼎,故名。顶上有500多米长的寨墙,寨墙石料每条重达3吨左右,其势坚不可摧。寨内有寺庙,已毁。20世纪90年代,当地人自发筹资筹物,重修庙宇。
位于龛溪庙村的龛溪庙,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为一赵姓和尚所建。寺庙占地25亩,四进院落,歇山式木质穿斗结构。建庙后香火旺盛,是阆中四大古庙之一。早前,每逢农历二月初二,赶庙会的人成百上千,非常热闹。民国16年 (1927),修葺了部分建筑,在庙里办起了一所中学。现正殿及偏房10多间保存完好。
观音庙位于东兴镇后山,沿石梯而上有一石崖,不知是哪朝哪代在陡峭的岩壁上用油彩画出了若干尊观音像。经过若干年的风化,各尊像依然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人认为是观音显灵所致,于是老百姓便自发筹集材料,在此盖了一间庙宇。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远近香客川流不息上山朝拜,为东河边上一胜景。
东兴有大堰口水库,水库在旧时称养生塘,是明代时期此地富豪们用数十年时间建的一座小型水库。水库上还建了一座石板桥,以方便两岸行人。1974年在养生塘处修建一座二型水库——大堰口水库,解决了5个村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