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镇·码头-山水旖旎,丰富人文景观

古镇·码头-山水旖旎,丰富人文景观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楼乡中的河楼古镇素有 “天生雄镇”之美誉。河楼乡有大锣山,海拔767米,自唐以来便是佛家、道家圣地。河楼乡山水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其中以五龙庙最为有名。桥楼河古庙一度为乡政府驻地,政府搬迁,现更名 “安国寺”。河楼乡的民间舞蹈独具特色,据 《阆中县志》载,“太平竹马车子灯,流行于与剑阁接壤的河楼一带”,它有完整的表演程式,演出一次需4小时以上。

古镇·码头-山水旖旎,丰富人文景观

河楼乡地处阆中市区西北,距阆中古城45公里,东靠思依镇,南临木兰乡,西接剑阁县,北连桥楼乡,因河楼场得名。

河楼在古代并不属阆中管辖。据 《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南朝齐,阆中地置胡原县,县治厚子铺 (辖今阆中思依、南部升钟、剑阁金仙),隶属南安郡,郡治剑阁。”河楼属胡原县。梁大同年间置西水县 (县治在今南部县西河乡高峰村严家坝),思依乡部分地区属西水县,河楼乡仍属胡原县。隋、唐、五代、宋、元、明,河楼均属剑阁县管辖。清顺治三年 (1646)河楼乡一部分划归南部县,一部分仍归剑阁县管辖,直到1953年由南部县划入阆中县管辖。

河楼乡中的河楼古镇素有 “天生雄镇”之美誉。

三国时,蜀汉章武元年 (221),张飞镇守阆中,辟阆中至成都驿道,驿道经河楼,设驿铺。此后历代在此道上设站、铺、塘、镇,遇险扎寨,依山置城,通邮经商。

明清时,又辟阆剑驿道,由阆中至思依,经河楼入贯儿铺、文林铺达剑阁。这一时期,河楼有两条驿道干线横贯境内,成为交通最发达地区。明正德十年至十五年 (1515~1520),剑州知事李壁为方便邮传交通和客商往来,发动百姓以石砌路,并在驿道两旁植柏树数十万株,严禁砍伐。到清代,柏树皆已合抱,枝叶苍翠,遮天蔽日,如苍龙蜿蜒,从思依、河楼一直延伸至剑门关,堪称蜀道奇观。

河楼乡有大锣山,海拔767米,自唐以来便是佛家、道家圣地。该山四壁陡峭,仅有小道从四寨门而入,顶部平坦。明清时代曾有过规模宏大的品字形庙宇和戏楼建筑群,相传这些庙宇曾是佛教开山传教的庙宇,明代海明法师在此受戒。加之有清代白莲教起义时所修的寨门,此处是阆剑驿道上集风光、古寨、驿道为一体的人文胜景,也是阆中西北之屏障。正如大锣山西寨门联云:“勾划铁壁横川野,一道石门锁剑南。”

大锣山上有大锣山寨,寨有四门,东为青木垭寨门,西为厚儿垭寨门,南为龙床寨寨门,北为水寨门。水寨门联云 “山寨嵯峨雄蜀北,石门巩固赛巴西”,横额书 “天生雄镇”,为剑阁贡生李庚撰。寨内有文庙、武庙、古井、古柏、侍郎坟,曾出土宋代铜镜等物。(www.daowen.com)

据说南朝梁时期曾置金匮县,治地就在今河楼乡大锣山半台地。

河楼乡山水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其中以五龙庙最为有名。

五龙庙,又名文昌阁,地处河楼乡白虎村龙脑山尾。由于剑门五指山脉一系进入剑阁龙源寺,分五支向东南伸展,左为老牛山、洛阳山,右为金仙山、大锣山,龙脑山居中,大庙建在该山之尾,意为 “五龙之首”,故称 “五龙庙”。现存后殿,系元代建筑,大殿中梁题 “大元至正三年岁次癸未修建”(即1343年建)。该殿为单檐歇山式屋顶,檐下施六铺作斗拱,第一跳瓜子拱雕成翼形,第二跳华拱左右各出斜华拱,斗拱用材粗大,梁架举折小,檐柱粗大,屋面平缓,殿身建于高1.7米的自然台基之上。整个建筑有明显的宋代建筑特点,其 “叉手”用料为其他同时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存着“草袱”及圆木椽子,是研究川北地区古建筑中不可多得的元代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楼河古庙地处河楼场中段,因河面有桥,桥边有楼,故名 “桥楼河”。该庙系明清建筑,保存完好,199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桥楼河古庙一度为乡政府驻地,政府搬迁,现更名 “安国寺”。近年经过民间募捐修缮,初具 “古庙遗韵”。有僧人释俗通在庙内主持,暮鼓晨钟,香火不断,外地来此祈佛观光者络绎不绝,成为 “五龙”观光旅游线上的看点之一。

据 《河楼乡志》载:民国24年 (1935)4月,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九十九师,在厚子铺古庙建立了剑南边区苏维埃政权,隶属剑阁金仙县苏维埃政权。1995年在古庙废墟上修建起厚子铺剑南边区苏维埃纪念馆,2001年6月更名为厚子铺红军纪念馆。

河楼乡的民间舞蹈独具特色,据 《阆中县志》载,“太平竹马车子灯,流行于与剑阁接壤的河楼一带”,它有完整的表演程式,演出一次需4小时以上。原绵阳地区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取名为 “白龙花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