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思依镇,古镇·码头,景色独特!

思依镇,古镇·码头,景色独特!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依镇位于阆中城西北,距阆中古城29公里,东与枣碧乡相接,南邻北门乡,西与河楼乡相连,北与苍溪县禅林相邻。思依镇历史悠久。南朝齐,在厚子铺设胡原县,思依全境归胡原县管辖。“思依”之名来源于民间传说。相传,李耳与张道陵先后在思依山炼丹时,遗留 “八大景”,至今犹存。思依饮食习俗独具特色,红苕醪糟最为有名。

思依镇,古镇·码头,景色独特!

思依镇位于阆中城西北,距阆中古城29公里,东与枣碧乡相接,南邻北门乡,西与河楼乡相连,北与苍溪县禅林相邻。

思依镇历史悠久。梁朝时分阆中县金迁戍地置金迁郡。金迁辖思依地。南朝齐,在厚子铺设胡原县,思依全境归胡原县管辖。唐、宋、元、明,思依隶属剑阁县。清、民国至1953年隶属南部县。1953年9月1日划归阆中管理,1954年为思依乡,1958年为思依人民公社,1967年改为胜平人民公社, 1984年复为思依乡,1990年8月撤乡建镇。

“思依”之名来源于民间传说。蜀汉初,先帝刘备征吴败于彝陵 (今宜昌一带),于白帝城驾崩。后主刘禅即位,先后娶五虎上将张飞的两个女儿做皇后:先是姐姐,史称敬哀皇后,建兴十五年 (237)病逝;又娶其妹,史称张皇后。据说两姊妹当时从阆中出发赴成都时,走至中途,回望阆中家乡,思念亲人,依依不舍,泪水涟涟。后来人们就将此地取名 “思依”。

思依地理形胜,历史遗存较多。

思依山古设思依堡,是阆剑古蜀道上有名的古堡雄关。明嘉靖 《保宁府志》载:“汉罗冲霄、张道陵隐居于此。有东西二观,东观有峻仙洞、捣药台、浴丹井、炼丹炉;西观有平仙洞、捣药台、卓剑穴、围棋局。”山顶前有明代庙,已拆毁,现存清代建筑一列。山顶有寨门四,清末建,保存较完好。西寨门因山陡峭而关闭。山腰有岩墓群、白云洞、瑞云洞等石室。

相传,李耳与张道陵先后在思依山炼丹时,遗留 “八大景”,至今犹存。其中浴丹井是洗药池、炼丹池两池的共称。炼丹池在大庙东端,水明如镜,清澈见底,水味甘甜。洗药池在大庙西南处,池水终年浑浊,呈棕色。两池之水,从未干涸,除供人畜用水外,可提灌山顶农田五亩余。在炼丹池西南边沿,尚存捣药臼七处和捣药台、炼丹炉的遗迹。(www.daowen.com)

峻仙洞又名 “白云洞”,于山南石壁处开一方形石室,门为方形,有石头仿木双扇门,可开关,现仅存一扇。洞口坐北朝南,窟内顶壁雕刻有花草纹。窟内正中为三开间的龛一座,正龛门楣上刻 “白云洞”三字,门柱上部刻有祥云纹和花草纹。两侧为三开间,龛楣上方刻有花草纹,正龛内后壁和壁龛刻有人物故事、牌位、花草等图案,整体雕刻细致精美,传说是李耳、张道陵食宿地,洞内面积达16平方米,高丈余。石门两道、四壁和天花板有石雕肖像,花纹精美。正壁尺余高处凿有8平方米的石平台。左侧石壁有两窟,高宽4尺,深8尺。右侧有两洞穴,说是张道陵存放秘籍印剑之地,又称 “卓剑穴”。

瑞云岩位于思依山山麓,在崖壁上开一石室,室高1.35米,宽1.5米,深1.6米,室内无物。旁边有小洞口,因洞口太小,无法进入,旁立一小碑“仙人洞”,据当地居民介绍,洞内宽敞,有石鼓等物。

此外,有辞尘洞位于思依山山顶的山壁之上,洞口坐北朝南,门为拱形,门柱两侧原有对联一副,字迹风化,模糊不清。洞内两侧分别开一小方形龛,右龛内有 “大清道光十一年四月旦日”字样。中间为一后塑泥像。泥像后有一龛,龛内写有 “辞尘洞”三字。下方注,“僧道死后停尸待葬的地方”。左右两边地面上各开一方形石洞,用途不明。石洞门为拱形门,门柱两侧原有对联一副,字迹亦风化。

思依民俗文化丰富,据 《阆中县志》载:竹马、牛灯、车灯、羊灯、太平竹马灯流行于思依、文成、柏垭、双龙等地。特别是太平竹马,它实际是将竹马、牛灯、车灯,龙灯、羊灯等多种形式串连一起,表演人数有时多达百人,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思依饮食习俗独具特色,红苕醪糟最为有名。每到红苕收获季节,乡民将红苕洗尽、去皮、蒸熟,拌上酒粬,装入缸中,密封,发酵,经半月左右,便可食用。如家中来客,取少许醪糟,兑开水或米汤,搅拌捣烂,酸甜可口。饮之,既提神解乏,又健身强体。如放置到第二年夏天,取醪糟少许,兑凉水饮,甘洌爽口,解渴去暑,可谓佳品。其次是酸菜豆花饭。其制作过程是,将黄豆磨浆,烧开过滤,温度降至50摄氏度左右,加入酸菜缸里的酸水,文火熬煮。待豆浆变清、形成豆花,将清水倒出,将豆花压实至一定程度,划成块,加入盐、葱、姜、海椒、蒜苗、芹菜等佐料,放入大米、酸菜,煮熟,即成酸菜豆花饭。此饭美味可口,是招待贵客的美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