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阆中古镇,三庙乡-古镇·码头

阆中古镇,三庙乡-古镇·码头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庙乡位于阆中东北部,距阆中古城83公里,东南与巴中接壤,北与苍溪相连,西与鹤峰毗邻。秦至西汉,此地既无三庙之名,亦无三庙之场,但其地属阆中管辖。“三庙”之名来源于场上的三座庙宇。境内还有蚕丝庙,坐落于三庙乡蚕丝山顶,海拔800米。三庙乡饮食文化颇具地方特色。

三庙乡位于阆中东北部,距阆中古城83公里,东南与巴中接壤,北与苍溪相连,西与鹤峰毗邻。

秦至西汉,此地既无三庙之名,亦无三庙之场,但其地属阆中管辖。东汉至唐、宋、元,这里划归巴中义阳县管辖。至明初洪武元年 (1368),又属阆中管辖。三国时期,三庙是米仓道上重要驿站。米仓山为蜀国屯粮之所,三庙是蜀中运粮进米仓山的必经之地。随着战事频繁,商贸流通,此地便出现了驿站,民间称 “幺店子”。此后,常有军旅商贾往来其间,驿站生意日渐红火,场镇逐渐扩大,北宋时期粗具规模。

“三庙”之名来源于场上的三座庙宇。相传,西晋时期,先后修建了老君庙 (现三庙乡政府西侧)和关帝庙 (原三庙乡卫生院处)。由于战乱和灾情,两座庙宇先后两次被毁。到了唐、宋时期,在原处重修了老君庙和关帝庙,并相继在其周边修了20多家店铺和民居。宋末元初,在场之东侧又修建了禹王宫 (现三庙茧庄内)。老君庙、关帝庙和禹王宫呈三角形,构成了场镇的雏形。由于三座庙香火旺盛,香客信众络绎不绝,促成了庙前生意兴隆,做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场镇逐渐形成,取名 “三庙场”。故有民谣云:“关帝禹王老君庙,三山三沟连古桥,位居一脚踏三县,从古到今称三庙。”清嘉庆十八 (1813)年,天降暴雨,三庙场尽数被毁,后由当地人自发组织,重新修建场镇并沿用至今。

古时在三座庙宇旁,还分别建了三座戏楼。即禹王宫戏楼、关帝庙戏楼、福寿桥戏楼。劳作之余的山乡民众,在戏台上演出古巴渝舞、川北灯戏、牛灯竹马、山歌小调等民间传统艺术。每逢传统节日,人们载歌载舞,自娱自乐,热闹非凡。

1933年6月,在反敌 “三路进攻”之后,红四方面军乘胜进入阆中境内,在三庙乡建起南充境内的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由此拉开了红军在南充建立根据地的序幕。三庙也成了阆中通向川陕根据地腹地的重要门户。

三庙乡境内的丰乐山、蒙刺山和罗汉山三座山峰分别从苍溪、巴中、阆中境内横空凸起,绵延起伏伸向三庙境内,聚首在福寿桥头,形成 “三龙戏水”之势,傲然挺立山间,气势非凡。

三庙乡境内还有清风岩河、乌龟石河、徐家河三条河流,他们如条条银带绕山缠岭,从不同方向交汇在三庙场下,然后缓缓东流汇入巴中境内的恩阳河。三条河流,原本没有河名。相传在东汉年间,有一位道士来到丰乐山,发现西北方向的沟河处,岩石周围雾气弥漫,久久不散,认定此处藏有 “仙气”,于是在岩边石坝上修建庙宇,名曰清风庙,修道传教。后来,人们就把清风庙下的溪沟称为清风岩河。而乌龟石河,传说在一次垮岩中,无数顽石滚落在河滩上,其中一个大石头和无数个小石块自然形似乌龟,因而得名。

就在这三座山中,有数十处山洞,各有特色,非常壮观。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要数丰乐山中的 “日月洞”和罗汉山中的 “罗汉洞”。(www.daowen.com)

日月洞,又称太阳洞,位于丰乐山脚下的悬崖绝壁上,是汪家沟大财主汪仕晋于咸丰五年 (1855)开始修造的,历时四年,方才竣工,用作敛财防匪之用。悬崖上洞中有洞,近100平方米,可容纳几百人。其内石床、石窖、石柜、石仓、石碾、石灶、水井样样俱全,宛然一座农家院落。洞口上方绘有红色太阳及白色月亮,洞口刻有清道光年间各种碑文及雕像三座。洞外在石壁上搭建楼阁,做工精湛,气势壮观。现楼阁虽毁,但洞与洞之间石级仍在,柱墩、橼眼犹存。

罗汉洞,又叫红军洞,位于罗汉山村的小神庙下。清嘉庆六年 (1801)正月,四川白莲教起义军入阆中,亦曾在这些洞中留驻过。1933年6月,红十一师政委李先念率部进入阆中边境时,就驻扎在罗汉洞中,并在这里指挥了鹤丰寺山上平头寨的攻坚战,故这里又被人们称为 “红军洞”。现洞中众多大小罗汉保存完好。

此外,颇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还有太阳包。太阳包在老君山顶上,山顶地势平坦开阔,其地生一巨石,全天能照着太阳,据说是太上老君炼丹炼出来的。近邻都谓之 “太阳包”,太阳包村也因此而得名。

境内还有蚕丝庙,坐落于三庙乡蚕丝山顶,海拔800米。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现保存完好。1933年7月,李先念曾住庙内。

俯瞰三庙场镇,形似 “梭镖刺鱼”状,布局奇特。由于地势所限,一字排开的街道两旁,房屋均系青瓦屋面,为穿斗木质结构的平房,一线天似的狭窄街道,几乎达到了 “天晴能蔽日、下雨不沾湿”地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距场镇200米的汪家楼,为民国13年 (1924),川军将领汪朝濂 (又名汪洁泉)所建的乡间别墅,为中西风格结合的公寓式建筑。该楼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内有大小房屋97间,呈三级台阶花园式布局,三层洋楼依山而建。该楼有6套天井,两级内院,6个四间庭堂居室,外加鱼池、凌空而建的绣楼,以及高高屹立的碉堡,更显其气派豪华。该楼至今保存完好,为中西式建筑工艺之典范。

三庙乡饮食文化颇具地方特色。旧时山乡红事酒席要办 “十大碗”,办双不办单,“熬墩子”是其主菜之一。白事酒席只办 “七大碗”,办单不办双。民间还流传着 “尝薪之前先敬天,两头稀中间干,丝牵尺长不觉酸,胡豆米儿棒棒串,笋子虫儿油里钻,红苕做成 ‘铺干饭’。酥肉疙瘩加鸡蛋,黄泥巴包着烧黄鳝。烧馍薄碎豌豆面,毛条鸡鸭味道鲜”的饮食歌谣。

三庙乡民间流传有 “十三怪”:一怪谷草作腰带;二怪小儿生下把爹拜;三怪房子上养蛇除鼠害;四怪地主老财怕乞丐;五怪干儿子没法把孝戴;六怪人推幺磨比牛快;七怪仙人板板打瓜卖;八怪臼窝里面铲灰菜;九怪鱼儿穿成串串晒;十怪房前屋后吊陈艾;十一怪臭肉苦瓜泡菜;十二怪南瓜杆儿当烟袋;十三怪婚后媳妇儿逗人爱,年方六十不老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