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凉水乡:古镇·码头-阆中市东部经济文化重镇

凉水乡:古镇·码头-阆中市东部经济文化重镇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凉水乡位于阆中市东部,东与仪陇县先锋镇相连,西与妙高镇相邻,南与金城镇接壤,北与石滩镇毗邻,距阆中古城50公里。因其境内有古凉水井一口,故名。国民时期,凉水井场一分为二,东边街划归十二区玉台乡管辖,西边街划归八区石滩乡管辖。后经多次修缮,现已成为凉水乡重要的古文化建筑。凉水乡为阆中市东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乡镇,以果蔬、中药材、优质粮油、畜牧、蚕桑 “五业经济”立骨干产业。

凉水乡:古镇·码头-阆中市东部经济文化重镇

凉水乡位于阆中市东部,东与仪陇县先锋镇相连,西与妙高镇相邻,南与金城镇接壤,北与石滩镇毗邻,距阆中古城50公里。因其境内有古凉水井一口,故名。

凉水乡老戏台 (2014)

凉水乡场起源甚早,相传东汉末年黄巾军首领张角率军入川攻克了阆中,其部在凉水井附近安营扎寨,建场兴市,名曰龙凤场。场址在今崇山观村山脚下。明崇祯七年 (1634),农民起义军进入四川,在通往仪陇、巴中一线的凤场九征其山,与清军交战,后人谓之九征山。九征山在今顶山庙村境内。当时,起义军因严重缺水,迁部于龙凤场,扎营屯田,大兴土木,建场兴市,遂将龙凤场改为凉水井,沿袭至今。

清代以后,凉水乡的行政区划和名称几经变化。据 《阆中地理志》载,清咸丰年间为凉水井场。国民时期,凉水井场一分为二,东边街划归十二区玉台乡管辖,西边街划归八区石滩乡管辖。1951年为八区凉水乡,1958年改为凉水人民公社,1967年改为星火人民公社,1971年复为凉水人民公社,1984年复为凉水乡,1992年金城乡并入凉水乡,1994年析置金城乡,2005年8月护山乡并入凉水乡。

凉水乡境内有二郎山、护山梁、印镇山、七羊山、龙秀山、凤凰山等山峰,其山峭壁昂霄,飞瀑流泉,自然天成。特别是二郎山地势险峻,极难攀登。远观 “瞭望孔”和 “观音石像”,其山犹如仙境一般。

凉水乡境内有古驿道,是旧时通江、南江、巴中三县至成都的必经之路。在今薛家沟村,古驿站铺垭塘的遗迹尚存。境内有千年古凉水井,位于七羊山和安家梁之间的东侧。古井深4米左右,山泉涌流,大旱不竭,冬暖夏凉。20世纪50年代末,还从井中抽水灌塘,确保附近农田栽秧。1992年以前,古井供凉水乡居民及周边农民生活用水。其后凉水乡引构溪河水上山,建自来水工程,凉水井方结束历史使命。(www.daowen.com)

凉水乡有古戏楼一座,始建于明代,清光绪七年 (1881)重建。戏台内外雕龙画凤,舞台檐际垂柱上,刻有木质文武魁星各一尊,楼内塑有水浒 “三官”神像。楼顶筒瓦飞檐,四角凌空,每角悬有铜铃,微风吹动,铃声悠扬。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驻阆中东部以后,西北军区政治部在戏楼柱脚石墩上刻有 “只有苏维埃才能推翻帝国主义”标语,至今保存完好。解放前,各路戏班竞相在此戏楼登台演戏,逢场观众达数千人之多。“文化大革命”时期,戏楼内外各类壁画、人物花鸟雕塑、四角铜铃全部被毁。后经多次修缮,现已成为凉水乡重要的古文化建筑。1992年,阆中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戏台下的古石梯通道 (2014)

凉水是革命老区,1933年红四方面军攻克阆中,在凉水乡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当地共400多名儿女参加了红军。七羊山村出了一名少将安东,崇山观村出了一名女上校权卫华 (李基少将夫人),凤古寺村出了一名爱国空军教练、北京市政协委员邢文卓。

凉水乡为阆中市东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乡镇,以果蔬、中药材、优质粮油畜牧、蚕桑 “五业经济”立骨干产业。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红苕及各种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花生、中药材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