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桂镇地处嘉陵区境北部的西河畔,距城区20公里,它东南与新复乡、石楼乡接壤,西北与太和乡、桃园乡相邻,南邻八角乡。
双桂镇原名 “遥遥坡”,场址在山腰间。“湖广填四川”时外省移民于此,形成集市。因人们出入要经过陡崖窄道,故称 “遥遥坡”。清初,集市迁到山下西河边,取名为 “双圭”。时有数十家商铺,百余家住户,场上生丝、棉花等交易异常活跃,为南充西路上的一大重镇。
双桂镇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明代有破山和尚在此建有双桂堂悟禅修行。据传,是因场上曾有两棵大桂花树而选址建寺庙的。后来破山和尚去了川东梁平县的双桂堂当主持,当地人为纪念他,于是把这里取名为双桂场。另一说是,清初时期原在山腰上的 “遥遥坡”场迁至了山下西河边,取名 “双圭”场。乾隆五十年 (1785)修建石拱桥,当时场上宗族势力相互争斗,苟氏宗族最为强盛。其家族祠堂有两棵两人合抱大的桂花树,为显示其家族荣耀,遂改 “双圭”为 “双桂”。据 《南充县志》记载,清宣统二年(1910),设双桂场,是原南充县18场之一。
双桂镇属丘陵带坝地貌,地势西高东低,西河自镇西大磨堰村入境,水流湍急,过肖家河绕龙归院,迂回于大灵山下,受阻于临水院,形成大塘湾与太阳坪。河水从场镇中穿过,复折于观音堂,河水形成环形巨湾,故有“三湾九道拐”之称。西河水流经双桂,形成险滩八处。河面有桥五座,其中可供车辆通行的桥两座。镇境内的大灵山、凤翔山地势陡峭,晴天可远眺南充城区。
双桂镇上现存古街三条:正街、南横街、北横街,三街状如 “T”形,皆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以前双桂老街正中央是一条两米宽的小河,将正街分为南北两面,两边屋檐与沟边靠齐,雨水顺沟流出。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古街的房舍有的已腐朽衰败,但是人们对古街依然是情有独钟,场镇上的部分居民至今还住在老房子内。
旧时古街上,商铺比比皆是。流过古街的小河上有一座小桥,把两岸街道连接起来。正街西边还塑有一尊土地菩萨,供过往行人上香祈求。正街东端有一魁星楼,共三层,楼上雕刻绘画非常精美。站在楼顶可观双桂四景:“望水鳞波”“二老禅洞”“茧洞金檐”“临水钟声”。正街西端有一高大戏台,台下立有石碑,上刻 “万年台”三个大字,此台与魁星楼遥相呼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万年台与魁星楼均被拆除。
而今,双桂古镇的 “T”形老街古朴依旧,四合院等明末清初时期风格的建筑还保留完整。这些四合院的建筑格调统一,尤其是地下的排水设施在当时是进行了统一规划的,全部埋在地下,很多建筑专家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关注,认为具有研究价值。(www.daowen.com)
地处古驿道上的双桂镇,是外省移民入驻开拓之地。古老的会馆,则是移民史与商业史的见证。明末清初,四川战乱频繁,大部分地区十室九空,清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那些整族、整乡、整村的移民,从各自的家乡来到这里开垦土地、重新创业。他们为了更好地进行同乡联谊或家族祭祀,便以省籍而聚建立同乡会,并集资修建会馆。1740年至1791年间,场上先后修建有三大会馆,即棉花会馆 (禹王宫)、江西会馆 (万寿宫)、田坝会馆 (万天宫)。“棉花会馆像朵花,田坝会馆赛过它,江西会馆岩上爬”,这句双桂镇人人皆知的话,它很形象、简练地描绘了双桂三大会馆的概貌。
双桂镇三会馆成 “品”字布局。棉花会馆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周边乡镇的老百姓,经常在这里进行棉花交易,久而久之,人们就将禹王宫叫棉花会馆。这是三个会馆中修得最早的会馆。现馆内正殿、戏楼等大部分建筑被拆除,只留下戏楼的厢房、龙头栏杆、二十步踏道及一堵风火墙。
江西会馆紧紧贴在镇东边的山崖下,正合了当时人那句 “江西会馆岩上爬”的话,现墙上可见每匹砖上刻有 “万寿宫”等字样,其大部分建筑已被拆,留下的只有正殿。房子两边的风火墙高出房檐,是典型的江西民居风格。
田坝会馆又名万天宫,因建于一田坝中而得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馆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由山门、戏楼、书楼、前殿、后殿五个部分组成。门楣用青石仿斗拱修建,高约3米,正中嵌有石板,中间阴刻 “万天宫”三字。次楼分别刻 “福寿”二字,门楣雕刻着人物故事,中作宫殿,镌刻帝王像,左为 “文渊阁”,右为 “武英殿”,上额枋镌 “百忍图”。中开间二前内柱底盘,系巨石磉礅镂刻而成,中轴只有碗口粗细,镂雕着 “二龙戏珠”,顶着千斤重负。空心磉礅,万天宫保存有四个。殿堂内的圆木立柱,粗有环抱,多是珍稀楠木。
双桂镇还是现代著名学者任乃强的故乡,至今他的故居还保存完好。任乃强,字筱庄,1905年就读于南充县立高级小学堂。1915年得到老师张澜、卢子鹤的资助,考入北平农业专门学堂 (今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北平《晨报》供职。1921年,随张澜返南充,协助张澜创办四川省第一所新型中学——南充县立中学,兼教务主任。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他对康藏地区的地理和藏学深有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四川省历史、民族文化及古籍整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曾任教于重庆大学、西南民族学院和四川大学农业学院,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任乃强的侄女任诚,为20世纪50年代初川北少有的 “笔杆子”,人称 “女秀才”,先后在《川北日报》《南充日报》任记者、编辑、总编室副主任,卒于21世纪初。叔侄二人的德才一直是双桂人的骄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