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镇位于嘉陵区西部,距嘉陵城区38公里,东与一立镇接壤,南和天星乡、大兴乡相连,西临新庙乡,北邻龙蟠镇。李蟠公路 (李渡至龙蟠)、达成铁路 (达州至成都)贯通场镇。
大通镇古名蒙通场,建置已有700多年,享有 “明代古场”之誉。据境内阎王沟村陈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思永祖为山西省知县,殁于任上,归葬于蒙通场陈滩子村芭蕉沟之上坪,孟颜山之首台,并塑有尊容”云云,证明蒙通场在明初就有了。
清宣统二年 (1910),设立南充县大通乡,民国11年 (1922)后称为南充县大通场。1988年,为南充县大通镇,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大通镇为嘉陵区所辖之镇。
有 “明代古场”之称的大通镇,老街依地势建于山坡台地之上,呈弧形。房屋多是明清风格,一般为一楼一底的青瓦房。建筑为穿斗木结构,屋顶为人字形走水,盖一色的小青瓦,二三层的木楼,由厚实的木板铺就,前后有木廊道,栏杆上雕刻有图案。
大通老街,原是青石板铺道。老街上有五座会馆祠庙——禹王宫、川主宫、石圣宫、万寿宫、玄天宫。每临逢场天,古镇吸引着周边乡镇的父老乡亲,来此进行物资交流。
大通镇产生了几位有影响的人物。20世纪20年代初,镇上吴家大户,出了兄弟二人,兄吴光普,弟吴季蟠,都先后入私塾读书,尔后就读于南充县立高小学堂,再后又分别出国留学,其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吴光普,民国6年 (1917)年赴日本私立法政大学学习,属早期有进步思想的人士。民国22年 (1933),回南充任县教育局局长。民国30年 (1941)春,担任国民党南充县党部书记长。1950年12月1日,吴光普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吴季蟠20年代初赴法国勤工俭学,成为中共旅欧支部党员。民国14年 (1925)6月,他受党组织派遣回南充,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办有文化书店、大同电料公司。民国15年 (1926)秋,成立了中共川北支部,为当时川北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民国22年 (1933)4月,他在南充黉墙街被军阀杨森部下逮捕,于县城小西门被杀害。(www.daowen.com)
此外,还有 “四川齐白石”之称的当代国画家赵完璧,1904年出生在大通镇。现在的璧山庙,是其故居。赵完璧以 《红楼梦大观图》《八百里青城》等画作,名扬国内外。
大通镇南,有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溪边明代建有老庙,名为龙台寺,故小溪被称为龙台溪。龙台溪发源于新庙乡境内,为东南流向,经龙台寺一直向南,过天星场至杉树坝三岔河流入曲水,总长约40华里。明代宰相陈以勤,曾只身入龙台寺探奇,与寺僧林下品茗,芳径漫步,留下一段先贤故里行的佳话。如今,龙台寺已被岁月的风雨洗涤殆尽,大通镇口的公路收费站处,便是龙台寺的遗址所在。
据民国18年 (1929)《新修南充县志》载:大通镇北,有古南充西边的著名景点——千佛洞。出场头,过一横溪短桥,可见对岸小河岩畔,有数十步石梯,连着岩上山洞。此洞即为千佛洞。入得洞内,中有高约丈余的一尊大佛,旁列众多小佛,或卧,或坐,或立,或蹲,计有千数以上。大佛小佛,眉目清晰,衣履毕肖,栩栩如生。人行洞中,踏地仿佛钟磬之声。洞上有小洞,刻有释迦牟尼佛及二侍者像,左刻观世音,右刻接引佛。石壁上字迹现已不可辨认,相传为唐时遗迹。民国时期,有名为蜀农者曾游历千佛洞,写有 《千佛洞》诗:“钓罢寒溪稳系舟,芦花深处暂勾留。桥通彼岸龙华近,树种菩提鹫岭幽。无法如来空四相,胜缘钟磬响千秋。数行蜗篆余风雨,残迹依稀映老眸。”
离大通场镇西北近两华里处,朝龙池方向而行,在一突兀的山坡台地上,有古老寺庙,名为梓橦庙。该庙建于300年前,为穿斗木结构的四合院落。庙正门前是一个长方形的坝子,庙门为双扇木门,门额有 “梓橦庙”字样。进庙是天井,天井后有一楼一底的木楼;再后是供奉菩萨的庙堂,四周边有僧侣和居士的起居住房。梓橦庙曾作过小学校,现为嘉陵区文物保护单位。
大通的美食,以热凉粉最出名,享誉川东北。大通热凉粉,以豌豆粉加水熬熟,然后加作料。作料有十几种,除葱、姜、蒜等外,腊肉粒、芝麻油、红油、花生粒、黄豆颗等,不可或缺。关于大通热凉粉,还有一个掌故。据说,明末张献忠兵败经过大通,遇见陈姓老汉,要他在一袋烟工夫内把饭做出来。陈老汉家穷,无米无面,如何做得出来。情急之下,灵机一动,把家里的豌豆粉,倒入锅中热水,加火使劲搅拌,随后加入一些辣椒、盐、姜、蒜等调料,很快就煮好送上桌。张献忠等人吃后连连夸赞:“好吃,好吃!”从此,大通热凉粉的名声也就越传越远,遂成为南充的一道名小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