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训练负荷的定性与定量
1.运动训练负荷的定性
(1)训练负荷的专项性
训练负荷的专项性指训练负荷要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比赛要求相符。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的练习分为运动专项练习与运动非专项练习。其中,运动专项练习是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技战术水平的直接因素,只有加强运动专项训练,才能为运动员运动实战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训练动作的复杂程度
训练动作的复杂程度是专项运动训练中客观存在的内容,是运动训练中运动训练负荷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运动训练实践中,动作复杂程度决定着训练负荷的大小。区分训练动作的复杂程度是控制运动训练负荷的依据和需要。
需要提出的是,由于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许多技能动作并不能预定,必须根据场上对手的表现临时做出选择性反应,因此,目前对此要做出量化评定具有较大的难度。
(3)训练负荷的生理改善
确定运动员运动训练时机体工作的供能系统是为训练负荷定性的内容之一。研究表明,系统的运动训练中,ATP-CP和糖酵解供能约占80%,糖酵解和有氧代谢约占20%。因此,运动员应结合运动专项的训练要求和特点,选择采用无氧代谢,或是有氧代谢,或二者的协调配合来进行训练,也就是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安排训练。
2.运动训练负荷的定量
(1)内部负荷指标
内部负荷指标指由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各种身体、技战术训练,训练的负荷使运动员有机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变化,内部负荷的指标能比较科学、准确地反映有机体在负荷时产生的各种变化,有利于教练员根据这种变化去掌握和控制训练过程,安排训练负荷。
运动训练中,使用内部负荷的指标来测量负荷的方法比较广泛。血压、心率、血乳酸、尿蛋白、氧债、血红蛋白、最大吸氧量等是常用的指标。
(2)外部负荷指标
外部负荷指标又称“负荷的外部指标”或“外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指标。在运动训练中,负荷量的各个指标测定的方法比较简单。机体对负荷强度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比较强烈,能较快地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所产生的适应性影响较深刻,消退较快。在运动训练中,测量负荷强度的各个指标比较复杂,所以难度也比较大。
目前,对运动员外部负荷指标进行测量,一般通过记录技战术训练的时间、训练次数、训练难度、训练的激烈对抗程度等方法。
(二)不同负荷的判别
运动训练期间,当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内容、训练手段的特点相当稳定时,有机体机能能力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就能够被明显地观察到。因此,可根据训练实践中运动员有机体机能活动性的动态变化来对训练负荷的大小进行判别。
运动训练负荷的大、中、小可以客观地按照机体恢复的时间进行判别。研究表明,训练负荷的大、中、小与有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的变化紧密相关,并且能具体反映到恢复过程的时间上。通常,小负荷与中等负荷后,机体恢复过程的时间通常是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大负荷后,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机体的恢复。
在运动训练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来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大小进行判定,具体可以根据生理学和生物学的指标来判别,也可以采用其他相对间接且客观的指标进行判别,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要保证准确地判定训练负荷。
(三)运动训练负荷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1.科学安排运动训练负荷的特点
科学安排与调控运动训练负荷就是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安排运动训练负荷,从而实现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的目的。对训练负荷的科学安排需要遵循负荷、应激与恢复原理,竞技状态的形成与科学调控原理,周期性与节奏性原理,以及竞技能力的训练适应原理等。简单来说,科学调控运动训练负荷就是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根据训练的任务及运动员的个体情况,按照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大负荷为核心,坚持长期、系统和有节奏地安排运动训练负荷。(www.daowen.com)
2.科学安排与调控负荷的注意事项
(1)不同训练阶段采取不同的调控方法
根据负荷因素的基本特征,在训练初期,为了使运动员尽快进入运动状态,通常以增加负荷量的方法来尽快实现运动员机体的适应。在专项训练阶段,以提高负荷强度刺激的方法来加深运动员的机体适应过程。
(2)选择合理的负荷的内容和手段
教练员应按照不同运动项目、训练内容、训练手段的负荷特征和不同训练任务选择好相对应的训练内容、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而言,其参与的具体竞技运动项目不同、训练目的不同,所安排的训练负荷应有所区别。
(3)对负荷方案进行最佳综合设计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各对应性负荷结构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负荷方案的最佳综合设计。特别是要注意负荷量、负荷强度与总负荷,内部负荷与外部负荷,生理、心理与智力性负荷,以及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的综合设计。
(4)按照运动员个体特点确定运动训练负荷
教练员要通过科学的训练诊断,对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加以了解,对符合他们个体特点的个体负荷模型进行科学确立。
(5)注意负荷安排的长期性、系统性
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要根据连续负荷中疲劳的正常积累与过度疲劳之间的关系,对多年、年度、周及每一次课的训练过程的负荷进行对应的安排,使不同训练阶段的运动训练负荷能够连贯起来,促进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逐步提高。
(6)重视运动训练负荷的节奏性
教练员要把大负荷训练与减量训练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最佳的负荷节奏,进而促使运动员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
(7)合理增加运动训练负荷
根据训练任务和训练对象,逐步、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训练负荷,直至最大限度,但在竞走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负荷的安排不宜过大,应以提高单位训练时间里最大的效益为准则。运动训练负荷的增加应当在运动员适应了原有负荷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8)注意处理好负荷量、负荷强度与总负荷的关系
教练员要按照运动项目特点、训练和比赛任务、个体特点等因素,以总负荷的要求为基础,确定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最佳组合。突出强度是高水平竞走运动员负荷安排的重要特征。但注意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应合理搭配。
(9)重视恢复
训练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对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没有恢复,也就没有新的负荷安排。在运动疲劳之后,人体的恢复时间有所不同,恢复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注意掌握运动员训练后不同恢复阶段的时间、个体负荷的极限能力、承受极限负荷后的恢复时间,及各训练过程的负荷性质及适宜的间隙时间和恢复方式,并根据这些要点来对大负荷训练进行安排。训练之后,还应注重采用多种手段来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
(10)做好运动训练负荷监测和诊断工作
教练员应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因素及运动训练负荷的可监控性特点,正确地确定各运动项目的各训练内容、手段和训练方法,及不同运动员个体的运动训练负荷监控指标体系,对科学的运动训练负荷监控、诊断系统和诊断模型进行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