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物联网的原理和应用研究

物联网的原理和应用研究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1.4.2原理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通过装置在种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连接,从而为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或物体与物体相互间的沟通和对话。

物联网的原理和应用研究

3.1.4.1 概 述

广义的物联网是指利用条码、射频识别(RE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anything、anytime、anywhere),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就已经提及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称“物联网”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并发表了年终报告《互联网报告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万物互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背后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大数据。随着乔布斯手机变成了一台触摸交互的微型联网终端后,联网终端开始日益智能化。在国外,已有百万台网络传感器被植入智能化的手机、手表、手环眼镜汽车以及机械等设备来感应、创造并交换数据。国内代表型企业小米所拓展的生态链则以MIUI为核心,手机为基础,推出了智能路由、智能电视、智能手环、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等,其生态链中很多交互行为都可实现物物相连。

3.1.4.2 原 理

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通过装置在种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连接,从而为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或物体与物体相互间的沟通和对话。

3.1.4.3 物联网特征(www.daowen.com)

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的确有其鲜明的特征,概括为三点:

(1)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信息。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采集环境信息,并不断更新数据。

(2)可靠传输。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3)智能处理。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拓展至各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物联网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信息控制,真正达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完全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硬件采集青少年运动产生的数据,然后通过物物相连,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最后实现个性化健康建议推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