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

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而言之,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综合的,健康促进理论的提出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干预提供了契

2.6.1.1 研究综述

(1)青少年健康促进模式和策略研究

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随着健康促进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青少年体质的持续关注,许多学者探讨青少年健康促进模式和策略,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刘书元(2007)在《健康促进与青少年体质三层次说》研究指出,必须把“健康促进”吸纳进整个社会,实行大众化健康教育,将健康行为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将健康观念内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成为一种终身的价值追求[88]。刘彩凤(2012)指出,美国对于学校体育与青少年健康体质,从分析、指导、合作到评估,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技术框架。在这一技术框架下,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得到了有力的现实数据支撑,形成了鲜明、有的放矢的指导性建议;在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联合促进下,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效果明显。Jeanine(2010)就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评估方法,为学校体育的健康促进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杨桦(2011)在《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中指出,多方面原因使得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运动硬件设施的不足、专门体育师资的欠缺、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对于升学率过多追求等等,必须采取多元治理的方式,来彻底改变这一现状[53];林莉等提出了学校体质健康促进的理念模型,即以课程设计为中心,包括健康促进环境、健康促进评价方式和学校政策与规划保障等要素[89]。这些健康促进模式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框架,促进了学校健康促进理念的推广,但这些研究更加关注理念导向,及宏观策略的实施步骤,其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的实践验证。

周丛改(2011)在《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探讨》中强调,要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理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必须从整体的角度,使青少年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能力都加以提升;许婉敏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机制的研究》一文中以浙江省12所中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在调查青少年对体育健康的基本认识、体育健康现状、影响健康促进的因素等基础上,提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应包括政策与规划保障、体育健康教育、体育健康环境、体育健康服务、社区联系、个人体育健康技能培养等[90]

(2)青少年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研究

岳保柱(2011)在《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中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服务体系是促进和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91],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是指一切能够满足并有益于促进青少年身体和精神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的策略和环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管理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四大体系;霍兴彦(2012)在《基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组织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一文中,从服务组织的层次结构(静态)和组织系统(动态)两方面构建了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组织服务结构,其中,静态的组织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省市、地区三个层面,而动态组织系统则包括决策、执行、操作、监督和反馈五个环节[92]

以上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已经成为相关学者关注的焦点,而且从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的探讨,特别是在学校体育领域提出了策略,并且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服务体系等进行了讨论,但是其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2.6.1.2 青少年体质健康实证研究综述(www.daowen.com)

不仅应在理论上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在实践中也应充分发挥相关理论研究对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的现实推进,起到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效果的现实作用。为此,社会各界就相关的健康促进理论也做了很多实践研究,通过实例给理论和相关体系提供了切实的反馈。

(1)欧美青少年体质健康实证研究

1988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在成年人体力活动指南的基础上提出,青少年应该每天参与至少20分钟的大强度体力活动。1998年,英国健康教育权威机构提出,青少年每天应该完成6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平时不爱活动的人也应该至少完成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且为保证青少年骨骼健康、柔韧与力量的维持与发展,每周应有目的地进行两次与柔韧及力量相关的锻炼;2005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推荐,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中等到大强度的体力活动对绝大多数青少年健康有益,健康收益将伴随体力活动量和活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强调活动项目应该令人愉悦、多样化和适应个体的体质状况。2007年Warburton等人研究提出,预防肥胖和维持减重效果所需的体力活动量比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所需量更大;2008年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组织发布了新体力活动指南,建议青少年每周至少3天参与大强度的体力活动,且划分了大、中、小强度的体力活动的强度范围以及中等与大强度体力活动的量化关系,并推荐了日常体力活动的常见项目。

1992年欧洲就建立了健康促进学校网络,如今已有健康促进学校500余所,而我国起步较晚,曾在部分地区进行健康促进学校的试点和推广,对健康促进工作有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缺乏规范研究,健康促进方法操作性不强,使健康促进流于形式,并未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获得应有的收益。

(2)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实证研究

张勉行对四川省内江市16名肥胖青少年进行了减肥跟踪调查和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坚持参加体育活动、改善饮食习惯和加强肥胖知识教育,重视综合防治具有明显的减肥效果[93];张河川以7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学校体育中的健康促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健康教育与体育改革相结合的综合社区干预对学生体质有积极的作用[94];张晓等对长沙市450名中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在运动行为及人际支持行为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AHP的6个因子在不同年龄段和学校类型上均呈现显著差异[95]。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

简而言之,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综合的,健康促进理论的提出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干预提供了契机。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不同程度上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对体质、健康、体质健康和健康促进等的认识和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