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身因素
从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自身因素看,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压力大”成为首要因素,其后依次为“体育锻炼不够”“睡眠不足”“营养不均衡”“生活习惯影响”“先天体质差”等。在我国现阶段教育制度下,大多数青少年为应付文化课考试,将主要精力投入文化课学习和作业中,忽视体育活动或在升学考试关键时期(初三、高三)被迫中止体育活动的现象比比皆是[72]。长此以往,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情感、兴趣等也会发生消极变化。研究发现:大多数青少年清楚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但迫于课业负担,为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有目的地进行经常性体育锻炼者却越来越少。加之由于社区满足青少年锻炼的体育设施、器材与场地的匮乏,多数青少年的锻炼计划无法合理实现,从而自我淡化了体育锻炼意识,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结果。另外,现代化生活方式正快速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上楼乘电梯、出门开车乘车,体力劳动减少、喜吃快餐、喝碳酸饮料等现代生活方式也导致青少年体育锻炼不够、营养不均衡,成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73]。
(2)习惯养成(www.daowen.com)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青少年一代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青少年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形式已被多种生活方式所替代,如上网、游戏、看电视等。在网络时代,青少年一代更喜欢从网络上获得信息和快乐,比较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甚至发展为网络成瘾。基于网络的游戏、阅读、交友成为青少年闲暇时的主要生活方式,久坐不动的静态生活习惯逐渐形成。日本学者小泉英明认为,如果青少年儿童在婴幼儿期间缺乏运动刺激或刺激不当,就将导致大脑因刺激不够,相应的神经系统机能得不到自然成长,以此为基础的人的生长发育及其表现出来的体质健康也随之遭受影响。据此,良好的锻炼习惯养成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除受家庭、学校影响外,其他社会因素也具有重要影响。
刘彩凤(2012)关于青少年基本情况调查显示:中小学学生在课外和双休日,占用最多的时间是“做作业”“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针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调查则显示:20.2%的中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近一个小时;在双休日,有14.8%的中学生上网时间超过120分钟[61]。过多时间沉溺在网络中,使得青少年没有机会到户外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不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难以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