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进心血管健康,调节内分泌,预防疾病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进心血管健康,调节内分泌,预防疾病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锻炼可促进心血管系统发育,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水平。体育锻炼能够有效调节内分泌,促进青春期正常发育。脂肪含量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由此看来,体育锻炼不仅能减少体重,而且还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进心血管健康,调节内分泌,预防疾病

2.1.4.1 概念界定

体育锻炼(exercise):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可重复的系列身体活动或体力活动,以达到维持或改善一种或几种体适能的目的。身体活动也叫体力活动,按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定义,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是指任何骨骼肌收缩并消耗能量,而引起的身体的移动;身体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维持健康必须有一定水平的体力。

2.1.4.2 体育锻炼的功能与作用

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伴随体力消耗,分解代谢加速产热增加。通过参与锻炼不仅加强了这些异化过程,关键是在适当营养的保证下,使同化过程也相应增强,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同化过程一般都超过异化过程,使体内的营养物质积累明显超过消耗,从而对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

(1)有效提升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功能

运动时,肌肉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系统,使呼吸加快、加深,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和氧气吸入。因此,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呼吸肌发达,胸围扩大,呼吸深度、肺通气量和肺活量等显著增强,对各种病菌侵袭的抵抗力提高,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体育锻炼可促进心血管系统发育,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水平。运动时心脏工作负荷加大,血流量增大,心率增加,使心肌获得充足营养。长此以往,会促进心脏体积增大,心室壁增厚。心肌得到锻炼,全身的血液循环以及冠状动脉都得以改善。调查发现,参加业余体育学校训练一年以上的青少年运动员,心脏的体积、纵径和横径一般都较同龄者大。由于心脏的收缩力增强,也就是说心脏的每次搏动输出量也随之增大,青少年运动员的安静心率较普通少年低[8]

(2)促进神经、骨骼和肌肉等的发育

参加体育锻炼可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改善肌肉工作的协调关系,提高运动能力,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和发展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参加体育锻炼时人体加速周身血液循环,使正处于造骨期的骨组织获得丰富的血液补充,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加快造骨的进程。跑、跳、投等运动中骨骼所承受的压力,对软骨板组织的生长有良好刺激作用,可促进软骨板增生。再加上室外活动时的日光照射能促进体内维生素的生成,加速骨的钙化进程,使骨质更坚实。

因此,经常参加锻炼的青少年,其平均身高往往超过那些不锻炼或很少锻炼者。锻炼中肌肉紧张地工作,为保证其对氧及营养物质的需要,肌肉中开放的毛细血管数量大量增加,供血量成倍上升。这样的话,肌纤维逐渐变粗、体积增大、弹性增加,耐力和肌肉工作能力都会相应得到提高。长此以往,还可使关节韧带变得更坚韧、结实,关节灵活性增长,使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明显改善。

2.1.4.3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指标和机能的影响

(1)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先天遗传因素决定人体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后天因素则对人体生长发育的现状产生重大影响。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和钙化,增强骨骼力量,促进肌肉强劲,同时也能增强呼吸和心脏功能。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人体获得发达的肌肉和健壮的体魄,并且能够使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妙的变化,改善内分泌腺的生理功能,促进体内激素的分泌,从而有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从影响人身高的因素来看,体育锻炼、后天环境、营养等因素只占30%,遗传因素占70%。顾德伟等人通过排球乒乓球专项课一年的教学实施,采集数据对比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方面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对学生身体机能、形态和素质发展均有积极影响,而两者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石成银采用皮脂厚度测量计、运动心肺功能仪以及与其配套的功率自行车,分析形体训练前后体质变化一些指标,研究表明:形体训练一学期后,体重降低、体脂量下降、体重身高指数减少、安静心率减少、每分最大吸氧量增加、脉压差收缩压指数提高、每分最大通气量增加,与形体训练前比较,差异显著[9];黄国龙对大学体育部健美操俱乐部成员的生理机能指标和身体形态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有氧健美操运动能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心功能指数,发展学生的肌肉线条,激活肺泡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抑制的转换能力[10]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调节内分泌,促进青春期正常发育。研究发现:青年锻炼过程中,血液内的生长激素出现类似深度睡眠中的脉冲式分泌现象;同时,性腺激素分泌旺盛,通过对神经一内分泌调控机制的正反馈作用,加速下丘脑许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加快青春期的生长。合理利用各种自然因素,如日光、空气、水等进行锻炼,对减少疾病、增强体质、促进生长也有很大作用。这些温和、反复的外部作用能加速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对外环境改变时的应激和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尽管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但与卫生保健密切结合也是必要的。因此,在科学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并及时补充能量和各种营养元素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2)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影响

脂肪含量不仅是能量转化的主要部位,而且也是能量物质储藏的主要部位,同时还担当一些主要支持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脂肪含量过高不仅会造成肥胖,而且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等疾病;相反,脂肪含量过低也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身体功能失调,更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科学指导下的体育锻炼是控制体重、调节身体成分和改善身体机能的重要手段。青少年较长期锻炼后体重变化可能并不明显,脂肪含量却会相应减少。脂肪含量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由此看来,体育锻炼不仅能减少体重,而且还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人的营养状况主要涉及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同样也是机体进行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18%。无机盐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维持正常代谢。脂肪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在机体需要时被利用,参加脂肪代谢,供给能量;另一方面,对机体起着保温、隔热和支持保护体内关节以及各种脏器的作用。身体主要围度也就是外径,它主要与肌肉、皮下脂肪、腔室内外径大小等因素有关。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在进行长期体育锻炼后身体脂肪含量会相对降低,统计显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其脂肪含量小于非体育锻炼人群,而肌肉增长对身体围度的贡献率大于脂肪减少对身体围度的影响,最终身体围度呈增长趋势。

(3)体育锻炼改善青少年心血管机能(www.daowen.com)

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时,由于体内能量消耗的增加,代谢产物增加,即收缩的力量加大,血液循环量增强,次数增加,从而保证体内较高新陈代谢水平的需要。运动时,心脏功能的变化也就成为心脏功能改善的因素,如果长期坚持科学锻炼,能使心脏结构机能得到改善、提高。一般人的心容积为600~700毫升,但运动员为900毫升以上,这在生理上称为“工作性肥大”,会使心脏的收缩有力,每次搏动的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平常人每分钟心跳为75次左右,然而,心脏呈工作性肥大的运动员为每分钟50次左右,优秀长跑运动员为每分钟40次左右。这样一来,心脏不仅不容易疲劳,并且又有较大的储备能力,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广大青少年经常性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脏在结构机能方面得到良好的改善。郭成吉对多名女生进行了试验,表明长期坚持健美操锻炼能使呼吸机能和心血管增强,并使各项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同时,身体成分和身体形态明显改善。[11]

(4)体育锻炼强化青少年肺功能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用尽最大力量所呼出的气体量,代表了一个人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也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评价呼吸机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因性别与年龄而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20岁前肺活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20岁之后肺活量的增加就没有什么变化。研究表明:人体的肺活量和最大吸氧量与身高、体重、胸围、坐高、体表面积等关系密切,将肺活量体重作为一种相对值,对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种族、不同锻炼项目的青少年个体或群体进行比较评价,更能客观地反映他们之间的差异,更能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肺活量的指数值越大,肺功能就越好。其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肺活量要比一般人大得多,对肺部提供很大的帮助,保证肺部健康,改善并强化肺功能。

(5)体育锻炼改善消化功能

人体的消化系统像一个食品加工厂,它的作用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主要是由胃、口腔、食道、咽、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构成的消化道以及肝脏、唾液腺、胰脏等组成。我们平时吃的食物,要经过消化道的消化,胰的加工,才能变成人体能够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体育锻炼时,新陈代谢比平时大大增强,同时体内营养物质也会大量消耗。当体育锻炼结束后,体内消耗的物质要及时得到补充,势必要从外界摄取更多的物质,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变成体内的物质,显然消化系统的工作要比原来大得多,这样日复一日,就提高了消化系统的功能。人体所有器官系统的活动都由神经系统统一指挥和安排,在锻炼中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和肺脏、心脏等各个器官的指挥有所加强,而对消化系统的管理减少,使消化系统的活动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以保证运动时心脏、肌肉等的激烈活动。锻炼结束后,神经系统又对消化系统加强了指挥,消化系统的活动加强,以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因此提高了消化功能的作用。据此,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消化功能,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地生长发育,从而提升其整体的健康水平。

2.1.4.4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的本质是强身健心,通过体育活动直接作用于人体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适度的体育活动对人的认知活动与行为也产生激活作用,可促进个体的心理平衡、强化自我意识和积极情绪[1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历来是锻炼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表现出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智力特点,能强化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概念,身体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心境状态、自尊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有关,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水平[13]

(1)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体机能与全面发展,还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发展,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是单纯的运动以及体育项目的展现,同时为青少年提高生活抗压能力、缓解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心理健康提供新的方式,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张梅通过对464名高中生的调查发现: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生活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时间与压力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正相关,必须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青少年影响,加强青少年的科学锻炼,积极开展健康指导课程[14];曹国民等通过为期数周的体育锻炼实验,采用简式心境状态剖面图作为评价手段,考察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表明实验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优于对照组,证明体育锻炼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效应[15];吴家舵等的研究则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小学生。此外,在性别、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长短、校内外体育课、体育活动等方面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均有关系[16]

(2)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体育锻炼本身能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即使带有负面情绪开展体育锻炼,在身体活动中通过宣泄、释放、坚持、对抗,也有助于消化和抵消负面情绪。研究表明:参加长期和短期的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症状,还能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周丽君的研究认为,浙江省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意愿对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恐怖症状、偏执症状与敌对症状的影响显著[17];汪晓赞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愉悦感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18];张娜等人认为,体育锻炼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和喜悦,消除长期的情绪压抑、扭曲,向积极、正常的方向发展[19]。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要高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

国内传统的关于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效益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锻炼对青少年消极情绪和症状的缓解,缺乏对体育锻炼产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效益的关注,而正是产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效益和心理品质对大多数青少预防心理异常和疾病具有显著的意义。只有同时注重“缓解消极情绪”和“积极预防”相结合,才能真正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积极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促进青少年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让青少年感觉到幸福、快乐,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真正做到预防心理疾病为主,让青少年健康、幸福地成长。

(3)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自尊和自信心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自尊的青少年拥有较高的心理适应行为,而低自尊的青少年则更可能出现不良的社会行为或危害自身心理健康的行为。Calfas和Taylor(1994)研究认为,在11—12岁年龄组的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拥有主导并取得成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特别是对青春期儿童作用更大;Bunker(1998)的研究表明,参加体育运动会改善自我概念和提高自尊,这种影响对女孩子尤其明显;Talbot(2001)也指出,“体育运动帮助儿童尊敬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促进身心的共同发展,积极提高自尊和自信,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和学业进步”。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感,改变青少年的自我概念。通过自我概念的改变重新审视自我,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自信心。

(4)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和人格的培养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其身体和心理是一种双重考验。体育锻炼对尊重规则和裁判、责任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这些道德品质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些优秀品质如果迁移到社会中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减少这些让人反思的热点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或强化了青少年的自信心、团队精神、良好习惯、意志力、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道德效仿力等[20]。体育锻炼还能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在体育活动中完成动作或取得胜利,收获成功的经验,提升自我效能感;通过训练、竞赛、失败、反省、成功,不断磨炼和反思培养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因此,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毅力、乐观、竞争、胆量、责任感、果断等人格品质的养成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