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彖”字具有“断”“材”的意思。《系辞》说:“彖者,言乎象者也。”韩康伯注:“彖,总一卦之义也”。《系辞》又说:“彖者,材也。”韩康伯注:“材,才德也。彖言成卦之材,以统卦义也。”《系辞》又说:“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韩康伯注:“夫彖者,举立象之统,论中爻之义,约以存博,简以兼众,杂物撰德而一以贯之。形之所宗者,道众之所归者。一其事弥繁则愈滞乎形,其理弥约则转近乎道。彖之为义存乎一也,一之为用同乎道矣。”
《彖传》和《系辞》,传说都是孔子作。《易经》六十四卦里面的“彖曰”的内容,就是《彖传》。那么,孔子在《系辞》里面说“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是让人们看他作的《彖传》吗?
郑玄说:
“知者观其彖辞”,“彖辞”爻辞也。
宋冯椅说:
“彖”,吐乱反,断也,言断一卦之义也。兰惠卿曰“元亨利贞”文王之彖,传所谓“知者观其彖辞”“彖者言乎象”之类是也。后世误以孔子之赞为“彖”。
我们看《四库全书》,在经部里面,晋杜预注《左传》“其繇曰利建侯”言“繇,卦辞”,是杜预始把《易经》“文王之彖”的内容称之为“卦辞”。在史部里面,是《隋书》始言“卦辞”。显然,所谓“彖”不能指孔子《彖传》而言。而今见通行本六十四卦里面的“彖曰”的内容,那才是孔子《彖传》的内容。
陆德明说:(www.daowen.com)
文王拘于羑里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共成十翼。
这里,陆德明以“彖辞”等同于《彖传》,他把“彖”与“彖辞”有所区分。
宋郭雍说:
先儒以文王卦辞为彖辞,盖以孔子不当自言“观乎彖辞则思过半”也。此大不然,孔子之《彖》,正论一卦之象及释文王之辞,非孔子之彖,则卦象与文王辞不可通矣。盖文王之辞旨意深隐,出于忧患之言,虽使知者观之,岂能思过半哉!必观孔子彖辞,然后一卦之义有思过半之理。
这里,郭雍把“彖辞”等同于孔子《彖传》,显然说不通。
朱熹在《易学启蒙》里面,把“彖辞”与《彖传》有所区别。他在“考变占第四”里面说“凡卦六爻皆不变则占本卦彖辞”“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而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彖辞”。显然,朱熹所谓的“彖辞”与“彖曰”的内容无关。
如今在整理《周易》古籍时,仍然有人不明白“彖”“彖辞”与“彖曰”的区别,一见“彖”字就加书名号,应该予以纠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