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雄撰晋范望注《太玄经》十卷。
(2)明叶子竒撰《太玄本旨》九卷。
(3)北周卫元嵩撰《元包经传》五卷附《元包数总义》二卷。
(4)宋邵雍撰《皇极经世书》十四卷。
(5)宋张行成撰《皇极经世索隐》二卷。
(6)宋张行成撰《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九卷。
(7)宋张行成撰《易通变》四十卷。
(8)宋祝泌撰《观物篇解》五篇附《皇极经世解起数诀》一卷。
(9)清王植撰《皇极经世书解》十四卷。
(10)宋王湜撰《易学》一卷。
(11)宋蔡沈撰《洪范皇极内篇》五卷。
(12)宋丁易东撰《大衍索隐》三卷。
(13)元张理撰《易象图说内篇》三卷《外篇》三卷。(www.daowen.com)
(14)明黄道周撰《三易洞玑》十六卷。
以上十四部书,全是与《周易》有关的书籍。四库馆臣是把“数学”与“图学”合作一处,归入“子部术数类数学之属”。然而却把宋杨甲撰毛邦翰补的《六经图》《大易象数钩深图》、宋吴仁杰的《易图说》、宋雷思齐的《易图通变》、元钱义方的《周易图说》、清胡渭的《易图明辨》等录入经部。看来,其分类并不严谨。特别是一边把邵雍《皇极经世》录入“术数类”,还一边说“是《经世》一书,虽明天道而实责成于人事。洵粹然儒者之言,固非䜟纬术数家所可同年而语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儒家类”的《纂性理精义》卷三就是《皇极经世》内容。由此可见,搞好“目录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广泛地从数学角度研究《周易》,特别是给六十四卦赋予具体的数,是从邵雍开始的。当时邵雍运用算筹算得之数,实在令人惊奇。下面是用今天的数学表示邵雍六十四卦数的表格。
郭彧制《邵雍说易卦加一倍数图》
《周易》里面说“极数知来之谓占”“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参天两地而倚数”。涉及的数主要是“天地之数”“大衍之数”以及揲筮的四象之数,还有六十四卦阳爻数九和阴爻数六,还有六个爻位之数。为什么后来的研究者可以从中演变出来那么多那么大的数?这个问题发人深思。
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程颐则说: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必欲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所尚,非儒者之务也。管辂、郭璞之学是已。
邵雍是“尽数之毫忽”之数学家,然而他却说:
天下之数出于理,违乎理则入于术,世人以数而入术,故失于理也。
在邵雍看来,管辂、郭璞是因数“违乎理”才入于术的。所以,不可把邵雍与世俗的术家同年而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