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易学传承与流派解析

历史易学传承与流派解析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要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及秦燔书,《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或明其象,或论其数,或传其辞,或兼而明之,更唱迭和,相为表里,有所未尽,以待后学。程颐曾经向学生推荐过王弼、胡瑗和王安石的易学著作,可惜王安石的易学著作已经失传,今日只能在《临川文集》中了解其片段内容了。如果读者想进一步了解宋代的易学传承,可以阅读黄宗羲的《宋元学案》的有关内容。

历史易学传承与流派解析

答: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谈过有关易学源流传承的问题,他说:

自鲁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而汉兴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人杨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齐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阳相,广川人孟但以《易》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记载:

自鲁商瞿子木受《易》于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

及秦燔书,《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及洛阳周王孙、梁人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

汉初,言《易》者本之田生。同授淄川杨何,宽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及孟喜、梁丘贺,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学焉。施雠传《易》,授张禹及琅邪鲁伯,禹授淮阳彭宣及沛戴崇。伯授太山毛莫如及琅邪邴丹。

后汉刘昆受《施氏易》于沛人戴宾,其子轶。

孟喜父孟卿善为《礼》《春秋》,孟卿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喜从田王孙受《易》,喜为《易章句》, 授同郡白光及沛翟牧。 后汉洼丹、觟阳鸿、任安,皆传《孟氏易》。梁丘贺本从太中大夫京房受《易》,后更事田王孙,传子临,临传五鹿充宗及琅邪王骏,充宗授平陵士孙张及沛邓彭祖、齐衡咸。

后汉范升传《梁丘易》,以授京兆杨政。又颍川张兴传《梁丘易》,弟子著录且万人,子鲂传其业。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曰非也。延寿尝曰“得我术以亡身者,京生也”。房为《易章句》,说长于灾异,以授东海殷嘉及河东姚平、河南乗弘,皆为郎博士,由是前汉多京氏学。

后汉戴冯、孙期、魏满并传之。费直传《易》授琅邪王璜,为费氏学本以古字,号《古文易》,无章句,徒以《彖》《象》《系辞》《文言》解说上下经。汉成帝时,刘向典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义畧同,唯京氏为异。向又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丘三家之《易》,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范晔后汉书》云,京兆陈元、扶风马融、河南郑众、北海郑玄、颍川荀爽,并传《费氏易》,沛人髙相治《易》,与费直同时,其《易》亦无章句,专说阴阳灾异,自自出丁将军,传至相,相授子康及兰陵母将永,为髙氏学。汉初,立《易》杨氏博士,宣帝复立施、孟、梁丘之《易》,元帝又立《京氏易》,费、髙二家不得立,民间传之。后汉,费氏兴而髙氏遂微。永嘉之乱,施、梁丘之《易》亡,孟、京、费之《易》人无传者,唯郑康成、王辅嗣所注行于世,而王氏为世所重。(www.daowen.com)

三国魏王弼本义理解说《周易》,其他各家易学逐渐式微,到了唐代已经形成了“唯魏世王辅嗣之《易》独见古今”的局面,所以孔颖达奉旨撰《周易正义》谓“先以辅嗣为本,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有征”。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最古《周易》完整本子就是王弼的《周易注》,而郑玄的易学,则多是后人整理而成。

今见《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一本易学著作是《子夏易传》,然而四库馆臣已经考证说:

唐已前所谓《子夏传》已为伪本,晁说之《传易堂记》又称今号为《子夏传》者乃唐张弧之《易》,是唐时又一伪本并行。

有关汉代易学,幸有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搜集了许多汉儒是易学言论,对后人复兴《汉易》大有裨益。

北宋时期的易学,朱震于《进周易表》里面说:

国家龙兴,异人间出,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颐程颢。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之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述《易传》,载造《太和》三两等篇。或明其象,或论其数,或传其辞,或兼而明之,更唱迭和,相为表里,有所未尽,以待后学。

朱震此说,多有不实之处(胡适谓其“瞎说”)。《先天图》乃邵雍自得之图,《太极图》乃周敦颐自画之图,《河图》《洛书》是刘牧弟子黄黎献据“九宫算”和“天地生成数图”妄造之图,与陈抟毫无关系。按照《宋史》的记载:“抟好读《易》,手不释巻。常自号扶揺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

北宋的易学家,除了陈抟、胡瑗、刘牧、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苏轼等人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王安石。程颐曾经向学生推荐过王弼、胡瑗和王安石的易学著作,可惜王安石的易学著作已经失传,今日只能在《临川文集》中了解其片段内容了。

如果读者想进一步了解宋代的易学传承,可以阅读黄宗羲的《宋元学案》的有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