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周易》:有义理派和象数派之分吗?

研究《周易》:有义理派和象数派之分吗?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汉儒言象数,至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是为“两派”。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里面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读王弼《周易略例》,知道他有“一爻为卦主”“当位”“得应”“承乘”“内外”“辩位”等说,明白他是在充分议论象数和具体应用象数。明确地说,学习和研究《周易》不应该有“象数派”与“义理派”之分。《易经》里面阐述的是大道理,而不是什么“智慧”。

研究《周易》:有义理派和象数派之分吗?

答:南宋的郑樵在《通志·总序》里面说:

《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有传学,有注学,有章句学,有图学,有数学,有谶纬学,安得总言易类乎!

这就告诉我们,“义理”和“象数”仅仅是《周易》之中的两大部分学问而已。

“两派六宗”的说法,出于清代四库馆臣。《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一·易类一》:

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于风謡,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啓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汉儒言象数,至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是为“两派”。汉儒、京房与焦贡、陈抟与邵雍、王弼、胡瑗与程颐、李光与杨万里,是为“六宗”。如此分别,乃是四库馆臣的一家之言,未必符合实际情况。

所谓“王弼扫象”一语,出于明代万历年间来知德的《周易集注》。从三国魏至明代来氏之前,为什么没有人如此评价王弼?这个问题很值得人们思考。

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里面说: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我们通读这些话,丝毫见不到王弼有“扫象”的意思。他只不过强调,既然已经从象数入手获得了义理,那么象数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犹如人们要想获得鱼和兔,就必须使用渔猎工具,一旦获得了鱼或兔,就可以把渔猎工具放在一边了。(www.daowen.com)

读王弼《周易略例》,知道他有“一爻为卦主”“当位”“得应”“承乘”“内外”“辩位”等说,明白他是在充分议论象数和具体应用象数。所以,谓王弼“尽黜象数”,实在是厚诬先贤!

明确地说,学习和研究《周易》不应该有“象数派”与“义理派”之分。应该首先从形而下的象数入手,然后飞跃到形而上的义理。没有筌蹄,如何获得鱼兔?

我们今天也可以大略列出《易经》的十六种学问:

易 经

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

(象数言意四者不可缺一)

易经里面有十六种学问

初学者一定要选准老师 老师先领学生进门看看。

学习《易经》一定要拜名师,只有名师方能带领你从正门步入《易经》的殿堂!《易经》里面阐述的是大道理,而不是什么“智慧”。知道明理的人就是大智慧、大觉悟、大聪明的人。有人说“《易经》真的很容易学”“《易经》里面只讲上、止、正三个字”等等,请问发表如此看法的人是易学家吗?他有正规出版的易学著作吗?他发表了多少篇易学论文?说到底他只是在忽悠“日用而不知”的百姓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