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孔子十翼《系辞》所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在说“易之体”。
北宋五子之一邵雍,在《皇极经世》一书里面说:“老子,知易之体者也。”还说:“《老子》五千言,大抵皆明物理。”可见,邵雍认为《老子》与《周易》大有关系。
那么,邵雍为什么会说老子是知晓易之本体的圣人呢?
自无极而为太极,“有太极”,就是“有生于无”,无极是无空间之零维,“道生一”,方有太极一气;“一生二”,方有二维之两仪(天地);“二生三”,方有三维之四象与八卦。
具有“四方上下”,方可称之为三维空间。《系辞》说“见(音现)乃谓之象”,只有在三维空间里面才能显现出万物之象。所以,这就是“现象”一词由来的根据。
邵雍说:
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
又说:
日月星辰共为天;水火土石共为地。
又说: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依据邵雍的说法,我们可以做出下面的图像。
邵雍把乾(日)兑(月)离(星)震(辰)称之为“天之四象”;坤(水)艮(火)坎(土)巽(石)称之为“地之四象”,并且认为是“二生三”的结果。正因为邵雍明白孔子《系辞》“易有太极”一节阐述的是易之本体,而且符合《老子》“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所以才有“老子知易之体者也”的论述。
同样,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依据《系辞》“易有太极”一节所画之《太极图》,其模式也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吻合。
周敦颐《太极图》模式
朱熹解说《系辞》“易有太极”一节内容时说:
熹窃谓此一节乃孔子发明伏羲画卦自然之形体次第,最为切要。古今说者,惟康节、明道二先生为能之。故康节之言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而明道先生以为“加一倍法”。其发明孔子之言,又可谓最切要矣。(《文公易说》)
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原话说:
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
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故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易六位而成章也。
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分为万,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是故乾以分之,坤以翕之,震以长之,巽以消之,长则分,分则消,消则翕也。
邵雍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是在“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之后,邵雍特别有“是故”二字。
众所周知,说“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就是已经指六十四卦而言了。
值得注意的是,邵雍说“天之四象”与“地之四象”合之为八卦。倘若以“太极”为一、“两仪”为二、“四象”为四,则没有以“八卦”为八之说。八卦“因而重之”成六十四卦,八卦至六十四卦,其间根本没有什么“加一倍”的“十六卦”和“三十二卦”。(www.daowen.com)
尧夫易数甚精,自来推长历者至久必差,惟尧夫不然,指一二近事当面可验。明道云待要传与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工夫,要学须是二十年功夫。明道闻说甚熟,一日因监试无事,以其说推算之皆合。出谓尧夫曰,尧夫之数只是加一倍法,以此知《太玄》都不济事。
于是,人们不禁要问:邵雍的“加一倍法”之数,究竟是什么数,竟然说“《太玄》都不济事”?倘若如同朱熹所说的“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那么简单,程颢会那样评价吗?
邵雍于《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说:
“乾为一”“一生二为夬”“二生四为大壮”“四生八为泰”“八生十六为临”“十六生三十二为复”“三十二生六十四为坤”。
邵雍还给六十四卦赋予具体的数,如:
一生二为夬,当十二之数也。二生四为大壮,当四千三百二十之数也。四生八为泰,当五万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之数也。八生十六为临当九百四十三千六百九十九万六千九百一十五亿二千万之数也。
十六生三十二为复当二千六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七十垓三千六百六十四万八千八百京二千九百四十七万九千七百三十一兆二千万亿之数也。三十二生六十四为坤,当无极之数也。
邵雍既然说“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于是他就给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赋予了一定的数。
朱熹把孔子论述“易之体”的内容曲解作“孔子发明伏羲画卦自然之形体次第”,实在是误人不浅!历史上,说“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周礼》),或者说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从来没有什么八卦分为十六“卦”,十六“卦”分为三十二“卦”,三十二“卦”分为六十四卦的荒唐说法。
《文公易说》:
有是理即有是气,气则无不两者,故《易》曰“太极生两仪”,而老子乃谓道先生一而后一乃生二,则其察理亦不精矣。
一便生二,二便生四。老子却说二生三,便是不理会得。
由此可知,朱熹刻意把孔子论述“易之体”的内容曲解作“伏羲画卦次第”,是出于门户之见的目的。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
唐代的科举,考试内容有《老子》。北宋时期,在邵雍、周敦颐和程颐的眼中,老子就是圣人。他们对待老子,并没有什么“门户之争”。到了南宋偏安一隅,儒道的“门户之争”空前激烈。比如,对于“无极”概念,朱熹与陆九渊之间就争论不休。朱熹对邵雍易数“加一倍法”的曲解,影响深远,就连清代易学家惠栋也在《易汉学》一书中说:“邵子割裂太极,穿凿阴阳,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所谓加一倍法,朱子笃信之,吾无取焉。”此皆“朱冠邵戴”,并非出于邵雍,惜乎邵雍蒙受不白之冤!
抛弃门户之争,平心而论,《老子》五千言的确是阐明万物之理,其“有生于无”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就是在阐明易之本体,与孔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异曲同工,而且殊途同归。都是在阐明宇宙本体与万物化生的大道理。
近来阅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教授牛为实老先生的《易经系统论》一书,他也认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与孔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的文化底蕴是一致的,而且在论述“四象生八卦”时,还列有下图:
牛为实先生“四象生八卦”图
最近,马宝善先生大作《易道宇宙观》问世,其中特别有《有生于无——老子逻辑》一篇内容指出:“老子提出著名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及‘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观,认为道是宇宙本源 ……老子所称之道,有两种性质:一是宇宙本体存在之道;二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之道。”
牛为实先生的图,论述“先天八卦的数学模式”;马宝善先生在《易道宇宙观》书中特别强调“老子崇尚先天之道”。所以,马宝善先生对“老子知易之体”的说法是十分认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