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的记述,1924年,亚洲文会博物院开始以生态景箱形式陈列采集到的动物标本。[9]据1937年的《中国博物学:上海博物院指南》,当时已经制作了100余个玻璃展柜,第36号展柜展出的就是大熊猫、小熊猫的标本。这说明1937年或更早,文会博物院就已经拥有了大熊猫标本。其展出形式被国内其他博物馆采用与模仿,如诞生于重庆北碚的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也借鉴这种方式陈列展出大熊猫标本和小熊猫标本。
根据《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的记述,1924年,亚洲文会博物院开始以生态景箱形式陈列采集到的动物标本。[9]据1937年的《中国博物学:上海博物院指南》,当时已经制作了100余个玻璃展柜,第36号展柜展出的就是大熊猫、小熊猫的标本。以画、实物等装饰展柜的天棚、壁墙、展示空间,仿制出树、竹林、岩石等,放置于树枝上的是小熊猫标本,大熊猫标本则放岩石上,岩石周边及背景是竹林,生动形象地展示大熊猫和小熊猫生活在川西高原的生活场景,成为吸引观众的亮点。[10]之所以把两种动物放在一起,是因为当时认为它们是介于熊和浣熊之间的动物,都被称为“猫熊”或“猫熊”,亲缘关系较近。这说明1937年或更早,文会博物院就已经拥有了大熊猫标本。
《中华(上海)》1936年第44期专题介绍上海博物院陈展的大熊猫等标本
陈列展出大熊猫与小熊猫的黑白图片,广泛见诸当年的报刊,影响深远。《哺乳动物图谱》中“大熊猫和小熊猫”部分的彩色插图、《中国杂志》中关于“大熊猫和小熊猫”的彩色插图,均是根据展览场景绘制而成。[11]此插图最早见于1933年12月《科学杂志》刊载的《皇家亚洲文会博物院开幕》中。[12](www.daowen.com)
上海博物馆院展出西藏灰熊和猞猁生态景箱展柜(原载《中国科学》1933年19卷6期)
绘制者为了画面美观,在小熊猫栖的树枝上,画了盛开的花朵;大熊猫站立的岩石上也有两朵小花绽放,且大熊猫伸出前肢在采竹子,一竹枝还倒伏在岩石上,布局巧妙,生动有趣。其展出形式被国内其他博物馆采用与模仿,如诞生于重庆北碚的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也借鉴这种方式陈列展出大熊猫标本和小熊猫标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大熊猫标本之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