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韩信成语典故:伟大军事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信成语典故:伟大军事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信是我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物,与韩信有关的俗语、成语及典故,不仅反映了韩信历尽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这位伟大军事家的无限景仰和崇拜,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弥足珍贵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成语典故1用兵艺术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韩信成语典故:伟大军事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信是我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物,与韩信有关的俗语、成语及典故,不仅反映了韩信历尽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这位伟大军事家的无限景仰和崇拜,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弥足珍贵的人文精神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成语典故1 用兵艺术

【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韩信在中国历史上是公认的“兵仙”、“神帅”,明代学者茅坤《史记钞》日:“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日: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神宗第五子、瑞王朱常浩为祭拜韩信,于汉中拜将台制立“兵仙神帅”诗碑。

【传檄而定】发一纸檄文就可以征服,谓己方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以轻易战胜对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传檄:传递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谓陈仓之战事。所谓明修栈道,即派人公开修复褒斜栈道,把三秦王的注意力引向秦岭东段;所谓暗渡陈仓,即远远地绕开已经烧毁的褒斜栈道,西出故道,以迂为直,突袭陈仓,复归咸阳。后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韩信道:‘阎君在上,韩信一一告诉。某受汉王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元)尚仲贤《气英布》:“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明修栈道】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古今杂剧·韩元帅暗渡陈仓》:“信日:‘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渡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计,必然排兵在栈道把守。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

【暗渡陈仓】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渡:越过。陈仓:古代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关中、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三十六计》一书将“暗渡陈仓”战法列入“三十六计”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后常用“暗渡陈仓”比喻秘密进行的活动。

【背水一战】韩信攻赵,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败赵军。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后以“背水一战”比喻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也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作最后一次努力。

【拔帜易帜】谓汉军拔赵帜易汉帜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

【人自为战】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都拼搏奋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后以“人自为战”比喻各人独立工作。【各自为战】同“人自为战”。

【置之死地而后生】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日:‘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日‘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先声后实】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对日:‘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辨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从风而靡】谓如风之吹草,草随风倾倒。比喻强弱悬殊,弱者不堪一击,即告瓦解。典出《史记·淮阴侯传》:“韩信日:‘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后有【望风披靡】。

【远斗穷战】谓深入异地,艰苦作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日:‘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远斗:到远方去战斗。穷战:尽力战斗。

【锋不可当】见“远斗穷战”。犹言势不可当。

十面埋伏】言韩信垓下击败项羽事,后以“十面埋伏”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前汉书平话》卷中:“垓下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逼羽乌江自刎。”自明代后期有琵琶大曲《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楚汉》流传至今。以垓下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现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书·高帝纪》日:“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日:‘如我能将几何?’信日:‘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日:‘于君何如?’日:‘臣多多而益善耳。’”后有“多多益善”成语。

【韩信用兵,愈少愈精】韩信常常以劣势兵力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在兵力、物力或天时、地利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韩信总是敢于决策、敢于行动,每每以弱胜强,大放异彩。因此,民间又有“韩信用兵,愈少愈精”俗语流传。

成语典故2 道德情操

【淮阴猛士】指韩信。《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汉高祖既忌贤仇功、杀害韩信这样的功臣,又担心江山无人守卫的矛盾心情表露无遗。(清)邱心坦《淮阴题壁》:“剩将广武英雄泪,来吊淮阴猛士乡。”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又载,韩信为楚王时,“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以“一饭千金”泛指受人之恩而给予重报。千金:汉承秦制,一斤金为千金,值一万钱。【千金一饭】同“一饭千金”。

【一饭之恩】见“一饭千金”。喻微小的恩德。韩信少年贫困,曾钓鱼于淮阴城下,接受漂母赠食。韩信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受封为楚王,不忘一饭之恩,酬谢漂母千金以报前恩。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清)曹雪芹《淮阴怀古》日:“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定位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漂母之恩】见“一饭千金”。指馈食于人的恩患。

【投金增陵】谓韩信语出报答漂母事。语出《水经注》:“(淮阴)城东有两冢,西者即漂母冢也。周迥数百步,高十余丈。昔漂母食信于淮阴,信王下邳,投金增陵以报母。”

【晨炊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谓早餐时间很早。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昌亭之客】谓南昌亭长的食客。《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后以“昌亭之客”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昌亭旅食】见“昌亭之客”。指韩信寄食南昌亭长处,借指怀才不遇而不得不寄人篱下者。

【胯下之辱】从胯下爬过的耻辱。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胯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

【气克斗牛】形容气魄很大。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语出(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千金记·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气克斗牛,怎肯与他年少成仇。”【气吞牛斗】同“气克斗牛”,后有“气冲斗牛”。

【执戟之郎】《续汉书·百官志》日:“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秦汉郎官中有中郎、侍郎、郎中等,负责执戟宿卫殿门,故称执戟郎。《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谢武涉日:“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后以“执戟之郎”比喻地位卑微。

金石交】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语出《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禽矣。”【金石之交】同“金石交”。【金石至交】同“金石交”。

【解衣推食】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别人穿、把自己的食物给别人吃,形容对别人极为关怀,慷慨赠人衣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意为汉王刘邦对韩信恩信有加,甚至将自己的衣服脱给他穿,将自己的食物推给他吃。【解推之恩】见“解衣推食”。用以形容恩患之深或慷慨地给人以帮助和关心。(清)程鸿诏《淮阴钓台歌》:“漂母一饭酬金千,解推之恩宁轻捐。”

【言听计用】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言听计从】同“言听计用”。【言听计行】同“言听计用”。

【乡利倍义】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乘人之车,载人之患】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衣人之衣,怀人之忧】见“乘人之车,载人之患”。穿了人家的衣服,那就要把人家的忧虑也当作自己的忧虑,放在自己的心怀里面。【食人之食,死人之事】见“乘人之车,载人之患”。吃了人家的东西,就要用生命去报答,宁肯死也要完成人家的事情。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上天赐与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虑之。”【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见“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谓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受灾祸。

【蹑足附耳】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典出《史记·淮阴侯传》:“汉王大怒,骂日: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日: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修武高眠】指刘邦诈称使者,袭夺韩信、张耳印符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能屈能伸】指人在不得志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其抱负。没有志气的人在恶势力面前屈服亦常以此语解嘲。《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在故乡淮阴曾经受过胯下之辱,当时有许多人都笑韩信外勇内怯,称他为“胯夫”。韩信被封为楚王后,以德报怨,给屠中少年授职。因此,在韩信的故乡淮阴俚语有云“能屈能伸大丈夫”。【大丈夫能屈能伸】同“能屈能伸”。

【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恩德去回报他。见“能屈能伸”。(明)王典《淮阴少年行》诗日:“淮阴少年争叱咤,瞋目语难相凌骂。王孙佩剑空雄豪,俯首从之出胯下。”又云:“王孙王楚锦衣归,却召少年作中尉。”

【伪游云梦】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汉战争胜利后,刘邦袭夺韩信兵权,将其徙封为楚王。当刘邦听说韩信在楚陈兵出入,又采取陈平伪游云梦之计,逮捕韩信,贬为淮阴侯。后以“云梦游”代指阴谋诡计。

【居常鞅鞅】谓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鞅:通“怏”。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怏怏不乐】

【羞与浍伍】表示不愿和某人相处交往,或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樊哙追随高祖刘邦屡建战功,汉朝建立后受封为舞阳侯。其妻吕须为吕后的妹妹,因而很得吕后信任。楚王韩信被封为淮阴侯,曾到樊哙处,樊哙事之谨细,跪送迎拜,口称大王臣下。韩信出门,感慨笑称,生乃与哙等为伍。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事实上韩信羞与哙伍事出有因:樊哙历为韩信部将,刘邦伪游云梦,诈擒韩信,樊哙助纣为虐亲手执缚韩信,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也让韩信瞧不起樊哙。【与哙等伍】见“羞与哙伍”。比喻同庸俗的人相处为友。

【功高震主】谓韩信功勋卓越,使刘邦感到畏忌。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清)谢玉彩《韩侯岭》:“不是奇才身不死,功高原有汉王知。”【震主之威】谓使君主畏忌的威势。《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兔死狗烹】兔子死后猎狗便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日:‘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狡兔死,良狗烹】

【鸟尽弓藏】谓飞鸟射尽,便藏起弓来无所使用。比喻天下既定或大功告成之后,就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日:‘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鸟尽,良弓藏】【鸟得弓藏】同“鸟尽弓藏”。比喻大功告成,功臣受害。(民国)景耀月《读史感言》诗:“鸟去悲良弓,弃置如遣垢。”【良弓高鸟】见“鸟尽弓藏”。(清)李柏《拜将坛》:“莫怪子房耽避谷,良弓高鸟正堪猜。”言人们不要奇怪张良为什么在天下大定之后却要去修仙学道,那是因为他深深认识到“高鸟尽,良弓藏”的历史教训,因而借学道以避祸全身。

【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韩信功高震主,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信传》。后因以“钟室之祸”指功臣遭忌被杀。【钟室良弓】指韩信蒙冤被杀。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钟室:长乐宫悬钟之室。良弓:见“鸟尽弓藏”。(唐)刘禹锡《韩信庙》诗:“将略兵机命世雄,仓黄钟室叹良弓。”

【成败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日:‘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成败萧何”。

【伐功矜能】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徙,后世血食矣。”

成语典故3 历史功绩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语:“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从此以后,张良、萧何、韩信便被誉为“兴汉三杰”。刘邦把张良、萧何与韩信相提并论当然有他的道理,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是多方面的,缺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行。但是军事力量必须用军事手段来摧毁,楚汉战争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是韩信。(明)孙化龙《题淮阴侯十绝》:“屈指扶刘成帝者,将军勋业冠西京。”“勋冠三杰”谓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灼灼淮阴】谓韩信智慧卓越,德行高迈,光彩照人。灼灼:耀眼,光亮,光彩照人。淮阴:指韩信,称韩信为淮阴系指其最后的封爵。(晋)陆机《韩信》:“灼灼淮阴,灵武冠世。”

【灵武冠世】天下一流的武功。灵武:威灵,威武;冠世:超人出众,天下一流。语出(晋)陆机《韩信》:“灼灼淮阴,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明)常伦《和王公济过韩侯岭》日:“汉代推灵武,将军第一人。”(清)朱彝尊《咏史》:“汉皇将将屈群雄,心许淮阴国士风。不分后来输绛灌,名高一十八元功。”(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君侯节概如岭高,论功岂直萧与曹。”(www.daowen.com)

【萧何月下追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萧何用慧眼、热心和负责精神追回了韩信,也追回了几乎擦肩而过的大汉400年江山。萧何识人、留人、用人,为汉王朝的开拓奠定了人才基础,被传为千古佳话。

【寒溪夜涨】相传韩信弃楚投汉之初未受重用,无奈不辞而别,是夜寒溪夜涨道路受阻,萧何星夜追至,力劝韩信回到汉中。刘邦筑坛拜将,终成帝业。俚语有日:“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寒溪夜涨,成就了韩信传诵至今的英名,成就了萧何汉室忠臣良相的美名,也成就了刘邦的千秋伟业。

【国士无双】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萧何向刘邦荐韩信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急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萧何对韩信作出“国士无双”的评价,史学大师司马迁也仅仅在韩信身上用过一次,古往英雄再无二人有此殊荣。【千秋国士】参见前注。(清)罗绕典《韩侯岭》:“难得君主布赤诚,千秋国士岂虚生。”【无双国士】同“国士无双”。(清)汪枚《钓台怀古》:“无双国士谁能识,辱食晨炊心恻恻。”(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无双国士得时难,委任权专上将坛。”

【淮阴国士】淮阴:地名,秦置,汉封韩信为淮阴侯,齐改为怀恩,北周又改寿张,隋复名淮阴,寻省,唐复置,元废入清河县,故城在今江苏淮阴码头镇。韩信是淮阴人,有国士之誉,因以称之。(清)袁保恒《过韩侯岭题壁》:“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清)朱彝尊《咏史》:“汉皇将将屈群雄,心许淮阴国士风。”(清)丁裕生《韩信》:“淮阴国士原无双,走狗当烹冤背相。”

【登坛拜将】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答应任用韩信为大将,当即要召见韩信,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于是刘邦便郑重地筑起高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登坛】汉王刘邦设立拜将坛,用极为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后以“韩信登坛”比喻指授予要职,委以重任。

【登坛高对】韩信登坛拜将时与刘邦的一席谈话,史家称为“登台对”或“汉中策”。这番高瞻远嘱的雄论,既提出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远景规划,又制订了近期夺取关中的战略,这段关系楚汉战争成败的对话实际上是此后五年楚汉战争中汉军总的指导思想。【汉中高对】同“登坛高对”。

【坛上英雄】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刘邦郑重地筑起高坛,拜韩信为大将,因以称之。参见“大将”条目注释。(明)刘应卜《咏淮阴渡》:“木罂飞渡笑艨艟,相拒蒲津让首功。坛上英雄随水去,涛声犹似战河中。”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魄很大。语出《元曲杂剧·萧何月下追韩信》:“背汉投楚,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威震天下】威力和名望使天下人拜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李左车言:“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又载蒯通言:“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

【独当一面】单独担当一个部门或一个方面的重任。语出《史记·留侯世家》:“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张良十分赏识韩信的才能,陈仓之战的杰出运筹使张良认识到韩信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略不世出】谓谋略高明,世所少有。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功盖天下】谓功劳天下第一。《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语:“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不赏之功】《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语:“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后以“不赏之功”极言功大。【不世之功】同“不赏之功”。

【名高天下】比喻全国闻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语:“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三足鼎立】谓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语:“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鼎足而居】同“三足鼎立”。【鼎足三分】指韩信作齐王时,实力强大,成为可以与刘邦、项羽相抗衡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云合雾集】比喻聚集迅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日:‘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

【逐鹿中原】比喻争夺天下。《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语:“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逐鹿:指争夺天下。鹿:指天子之位。(明)骆用卿《题韩信庙》诗:“逐鹿中原汉力微,登坛频蹙楚军威。”(清)裴其章《韩侯岭怀古》:“中原自古嗟逐鹿,鸟尽弓藏堪共哭。”【群雄逐鹿】见“逐鹿中原”。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清)韩国瓒《游白鹿泉》:“群雄逐鹿秦关外,国士将兵功何大。”

【疾足先得】见“逐鹿中原”。谓行动迅速者首先获得或占有。【捷足先得】同“疾足先得”。【高材疾足】见“逐鹿中原”。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

【秦失其鹿】谓秦王朝覆亡。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裴駰集解引张晏日:“以鹿喻帝位也。”【秦人失鹿】秦朝失去统治,被汉朝迅速取代了。比喻失去统治地位。(清)叶稚斐《吉庆图传奇·会赴》:“所谓秦人失鹿,捷足先登。”

【战无不胜】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语出《汉书·高帝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战必胜,攻必取】同“战无不胜”。

【信布之勇】谓和韩信、英布一样的勇敢和谋略。语出《三国志·杨阜传》:“杨阜言于太祖日:‘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

成语典故4 其他方面

韩信在楚汉相争的舞台上作了精彩绝伦的表演,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战例和佳话。司马迁精心结构的《史记·淮阴侯列传》气势磅礴,感情激切而又醇厚典雅,由此创造的大量成语、典故,传达出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继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命笔为文,韩信也成为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表现对象。韩信还是人民群众口碑中的英雄,人们在韩信身上附会了许多美好的传说,使相关的俗语、成语及典故内容更加丰富。

【淮阴少年】淮阴街头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好勇斗狠的小混混。《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一军皆惊】让全军上下每个人都感到震惊。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匹夫之勇】谓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勇气。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妇人之仁】谓施小患而不识大体。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跟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日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行反其道】同“反其道而行之”。

【痛入骨髓】指悲痛之极、痛心之深或怨恨之切。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秋毫无犯】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多指军队纪律严明。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掉三寸舌】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掉:摆动,摇。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大张旗鼓】比喻声势、规模很大。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千虑一得】愚笨人多加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常用做进言时自谦的话。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因固问日:‘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日:‘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日‘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同“千虑一得”。谓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见“千虑一得”。谓再聪明的人,也难免有失误的时候。【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千虑一失】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百战百胜】每战必胜,战无不胜。《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李左车言:“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其气韵沉雄,如淮阴出师,百战百胜,志不少慑。”

【辍耕释耒】谓身处危境,不事农耕。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甘食褕衣】言食美味、衣华服。见“辍耕释耒”。

【以短击长】谓以己之短,击人之长。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李左车语:“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以长击短】见“以短击长”。谓以己之长,击人之短。【扬长避短】同“以长击短”。谓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

【案甲休兵】谓停止战事,休养士卒。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李左车言:“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辨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

【咫尺之书】指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筒,信札之筒长盈尺,故称。见“案甲休兵”。

【为民请命】旧指为人民作主,出面反映百姓疾苦。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擅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擅,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

【头足异处】谓被斩。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肝胆照人】比喻真心诚意,也比喻以真心相见。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披腹心】比喻披露真诚,亦省作“披腹”。见“肝胆照人”。

【人心难测】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深拱揖让】拱手深居,指不理政事深拱禁中,无为而治。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

【不可胜计】不计其数,极言其多。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不可胜数】同“不可胜计”。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言:“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不可胜算】同“不可胜计”。

【肝胆涂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日:‘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杰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肝脑涂地】同“肝胆涂地”。

【万乘之权】指帝王,帝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言:“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儋石之禄】见“万乘之权”。借指少量米栗。儋受一石,故称儋石。用以计量谷物。儋,石罂。一说一石为石,二石为儋,谓一人所担。

【为德不卒】谓好事没有做到底。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日:‘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时不再来】谓良好的时机难得,不可错过。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

【一竿之微】指韩信微时垂钓淮阴事。语出(清)沈菊庄《韩淮阴钓竿歌》:“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还忆否?”又云:“汉王嗜杀功高臣,不闻嗜杀钓鱼人。”

【人多出韩信】有两种理解:一是表示团结,人多了大家在一起商量讨论,完全可以产生韩信那样的绝世智慧;二是概率事件,聪明人是几个人中出一个。

【推陈出新】韩信初投刘邦,为治栗都尉,负责管理粮仓。相传汉军为能出汉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屯积了大量的粮食,很多粮食因天气潮湿而霉变。韩信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令士卒在每个粮仓前后各开一扇门,并规定粮食只准从前门进、后门出,这样先运进粮仓的粮食就会被先运出去,周而复始就不会有粮食因长期堆积而变坏,韩信称之为“推陈出新”。后人则形容摒弃旧有的方法或观念,启用新的有效的方法叫做推陈出新。

【内容来源】选自《珍贵的历史馈赠 不朽的文化遗产:与韩信有关的俗语、成语及典故综述》一文,原载于《淮安政协》2008年第二、三期;后被收录入韩信文化丛书《灼灼淮阴:韩信研究资料选编》,徐业龙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