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7516家俱乐部总投入超26亿,体育经济学教学案例

7516家俱乐部总投入超26亿,体育经济学教学案例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如今,一支球队能否在中超“活得体面”,判断依据是俱乐部单年投入是否过亿。现阶段的中国联赛,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中超公司去年的商业开发收入为8000万元,各家俱乐部到手的分红仅310万元,加之极其有限的票房收入与自家赞助商,中超球会几乎全部赔本赚吆喝。

7516家俱乐部总投入超26亿,体育经济学教学案例

比较国际足联排名,中国足球落后日本、韩国不少,还好有别的方式可以往脸上“贴金”。据德国“转会市场”网站估算,2012赛季中超的引援支出为3573.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97亿元),排在全球各联赛的第15位,韩国K联赛(320万欧元)、日本J联赛(203万欧元)分列第40与第45位。

“日韩足球讲究底蕴与传承,中国则将‘随意’演绎到了极致。”英国《世界足球》将如今的中超形容为“潘多拉魔盒”: 特立独行的某些人在他们心血来潮时,就能拍板决定一支球队的命运——崛起、衰落,甚至彻底退出足坛。

1.“金元足球”扩充阵营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进入第19个年头,16家俱乐部的总投入超过了26亿元,为历年之最。抛开通货膨胀的因素不计,这个数字几乎是甲A元年(3500万)的74.3倍。纵观那些活跃分子,投资人的个人意志体现得淋漓尽致,尤以两支升班马——广州富力、大连阿尔滨为甚,尝到了“甜头”的广州恒大继续发力,联手抬高了中超“军备竞赛”的门槛。

卫冕冠军的“金元足球”给了后来者更多的启发,“中超新军”一开始就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拥有地产资本撑腰,富力、阿尔滨的两位金主不计报偿,招兵买马、升级球队。张力将富力的赛季目标定为“力争上游”,号称预算能够跻身中超前三;赵明阳提出阿尔滨的任务是保级,但表示投入不会含糊——“绝对不止两亿”。初出茅庐,但两队的赢球奖金居然高达每场200万元。

一枝独秀,依然适合于评价恒大。或许“凯泽神话”的赞誉有些牵强,但巨额投入确实换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30场联赛只输了两场、提前4轮夺冠,创造这个前无古人的奇迹,需要近5亿元来埋单。面对新赛季,许家印许诺投资7个亿,除了继续称霸中国联赛外,还打算撼动亚洲赛场,底限为亚冠八强。

以张力为代表,一些俱乐部老板对恒大颇有微词,认为“高薪挖角”的手法破坏了本不成熟的足球市场。许家印不以为然:“中国足球总在低成本运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有戏吗?”姑且不论张、许二人孰对孰错,但是中超“军备竞赛”的幕后推手中,有他们的身影。

2.“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竞争压力突如其来,意识到危机的中超列强争相向“亿元俱乐部”靠拢。现如今,一支球队能否在中超“活得体面”,判断依据是俱乐部单年投入是否过亿。申花投资人朱骏打破上赛季的“沉默”,斥巨资引进阿内尔卡、蒂加纳等明星球员与教练团队,据传新赛季申花的各种开销将近4亿元。(www.daowen.com)

在投入排行榜上,北京、山东、江苏、辽宁、大连、贵州均在亿元上下,天津、长春、杭州大约8000万;青岛、河南、申鑫则是5000万级别。“这么大的投入,我认为是好事情,至少有了好的开始。”足协副主席韦迪说,“当然,巨大的投入也存在巨大隐忧。”资本抢滩联赛的繁荣景象,呈现的是不同的利益诉求,比如那些地产与网游企业,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强化资方的品牌效应

现阶段的中国联赛,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中超公司去年的商业开发收入为8000万元,各家俱乐部到手的分红仅310万元,加之极其有限的票房收入与自家赞助商,中超球会几乎全部赔本赚吆喝。这也可以理解,中超球队都由投资人说了算,没有他们的投入,俱乐部根本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在缺乏收入的前提下,球会们主动或被动卷入“军备竞争”,这绝对不是一个好苗头。判断中国足球是否回暖的标志,并非足球投资人的单纯投入,而是这个市场能给他们提供多少回报。

(资料来源: 黄春宇,“16家俱乐部总投入超26亿 创历史新高”,《文汇报》,2012年3月7日)

【案例思考题】

1. 中超投资人各自呈现哪些利益诉求?

2. 在“投入产出严重失衡”的现实状况下中超投资人能赚到哪些“吆喝”?

3. 你认为“金元足球”是否能够“挽救”中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