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大师赛,10月16日在二号种子穆雷一骑绝尘的表现中落下帷幕。一季精彩,还是一季尴尬? 上海网球赛事走过13年后,留下疑惑重重。我们,凭什么留住ATP1000最佳赛事两连冠的光环?
1. 球星稀稀啦啦 年末赛事多变数
虽然组委会一直志在培养成熟的网球市场。无论谁来上海参赛,球迷们都能到现场看球,观众人数没有太大波动。看的是球,不是人。类似美好的设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中国网球市场,都还只是设想而已。不得不承认,对球迷来说,是大牌球星撑起了大师赛。
在赛事总监吕华勇的否认下,上海大师赛考虑引进女子赛事的提法已经宣告破产。在世界范围内,9站大师赛,只有3站是男女赛事分在两座城市进行,上海便是其中之一。如果早早决定男女合赛,多少能够有所兼顾。男明星不来,女明星顶上,星光至少均匀许多。
作为仅次于大满贯的赛事,大师赛有着强制参赛的要求。但是,被安排在网球赛季末端的亚洲一月,平添了“伤病”或者“劳累”的因素。“其实你很难说选手们不重视上海的比赛,”久事赛事的负责人姜澜以事实为证,“去年世界前20的选手全都到上海比赛,几乎是九个大师赛中星光最抢眼的赛事。那个时候也是一年的年尾,大家已经打了一整年的比赛。”锁定明星,健康还是受伤,看来只能“看天吃饭”。
2. 看台空空荡荡 球票不是月饼票
“高出票率、低上座率”,这是上海大师赛开赛以来的一大怪现象,说白了,都是赠票惹的祸。
上海大师赛不像大满贯赛事那样90%来自个人购票,而是只有大约70%的门票用于正常渠道销售。今年的上海大师赛,赞助商获得了30%的赠票,有些赞助商还自己掏钱买票送人。某汽车品牌就买了40万元的“人情票”。这些票就像是月饼券,送的是人情,但收到的人并不见得有胃口一尝滋味。这就造成了有票的人不来现场,想看球的人却只能找黄牛买票的尴尬状况。
“市场仍旧不成熟。但我们从没有指望过一年甚至十年就能改变这个状况,这是一项长久的培育计划。”姜澜和他的团队今年当了回“官方黄牛”,“7折回购看台票是一个尝试。问题是,我们出了一招,黄牛肯定能立即拆了这一招。”单就本届大师赛的上座率来看,组委会自己承认“很羞愧”。11.3万人涌入旗忠网球中心,这个数字相比ATP对于大师赛的入场人数标准——25万人次,还有不少差距。“这也是中国网球市场与世界的差距。我们明年起一定会减少赠票,让更多的球迷能够买到门票。”
3. 钱包鼓鼓囊囊 票价能否降下来(www.daowen.com)
上海大师赛或许受到许多方面的质疑与拷问,但唯有关于盈利的提问,组委会腰杆挺直——2004年开始,我们就不亏钱。
而到了2011年,收益已经足够让人欣喜。虽然观众入场人数没有显著上升,但在去年获得冠名并且商业赞助增长一倍的情况下,今年的商业赞助依旧高走10%。这个真实有效的数据远远高于国际网联关于网球赛事赞助的年度均值统计。
虽然历史短暂,但上海大师赛却拥有冠名、创始、钻石、荣誉和指定五档赞助商类别。全部25家赞助商中,涉猎奢侈品、金融、食品、服装、能源、汽车等不同的商家,其中也不乏那些世界500强公司以及新兴的民族品牌。“今年赞助商不但加大投入,与赛事的贴合度也越发紧密。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这项赛事的信心。”赛事是赚钱了,但作为上海的品牌赛事,如何真正还利于民? 这是个问题。
如何让赞助商的兴趣持续升温,同时让普通球迷的热情保持不跌? 大师赛这一秋,希望能给未来带来更多思索与憧憬。
(资料来源: 华心怡,“看台有点冷 人气网不住”,《新民晚报》,2011年10月17日)
【案例思考题】
1. 上海大师赛为什么会出现“高出票率、低上座率”的奇特现象?
2. 上海大师赛赞助商类别有哪些创意?
3. 你认为大师赛作为上海的品牌赛事应该如何真正还利于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