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思想,总结体现了现阶段汇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宗旨和具体内容,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新期望和新要求[4]。
《礼记·礼运》描写了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孔子入世为邦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德治礼治并行的理想社会。孔子着重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告诫学生“言忠信、行笃敬”。孔子还提醒我们通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等差之爱来实现爱自己及他人的境界。[5]他首先树立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而且高度评价“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济众”的博大胸怀,也正像他表达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由此可见,儒家描绘的社会蓝图是全方位的和谐盛世。在这样的蓝图中,人们生活和谐,相处友好,积极努力,齐创盛世。这是儒家政治理想的最高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导向,富强即人民富足、国力强盛。早在东汉时期,出身儒学世家的班固就在《汉书》中表达过“国富民安”的观点,只有国家安定强大,生活在国家中的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孟子》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只有实现民贵,才能达到理想的民主层次;只有顺应人民的意愿,才能实现民贵。“文明”便是儒家强调的“礼”。“和谐”依托文明而生,《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就是体现。当今社会提出的“和谐”是马克思主义引导下的和谐社会理论。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这就是说,人应当融入社会,社会也应当融入人。
我们提起“爱国”,会想到岳飞背上所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忠”也是儒家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儒家学派虽提倡民贵君轻的理念,但不是封建制度的倡导者。其真正想表达的是“尽心曰忠”,即做一个忠贞之士。曾子所说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古代释义。诚心敬业做事,谦虚认真做人,就是爱国。我们提到“诚信”,便会想到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中的“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使儒家站在友善的角度审视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思想在历史的高度完美地相合相成。(www.daowen.com)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儒家思想源自一脉,但并不是没有区别的,而是与所有的传承一样,是继续传承和延续发展的关系。儒家提倡的“五常”中的“智”的道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正确观念、“忠、孝、悌、节、恕、勇、让”的高贵品质,同样是对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的宣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