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庸:儒家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

中庸:儒家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庸”即推行“中道”,告诉人们远离极端,注重自我规范、自我修持、自我提醒、自我完备。孔子把“中庸”阐释为崇高的品德。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庸”的中心思想是“过为己甚”。中庸思想已融入天地万物的各个方面,繁复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无不遵循着和谐的平衡生存方式。中庸是事物瞬息万变的平衡,是稳定、和谐的完美体现。这体现了孔子中庸思想的真理性,体现了儒家建立和谐秩序、谋求和谐发展的追求。

中庸:儒家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

中庸”即推行“中道”,告诉人们远离极端,注重自我规范、自我修持、自我提醒、自我完备。我们知道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也”,是一种辩证统一、和谐的思想方法与行事作风。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中庸”源于《论语·雍也》。原句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把“中庸”阐释为崇高的品德。孔子的门人弟子充实弘扬了“中庸”的概念,总结出完整的“中庸”体系。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解释“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庸”的中心思想是“过为己甚”。中庸本身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机械性质的概念,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动态思维,即“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世界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也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中庸”这样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思维,对事物发展有重要作用。

中庸思想已融入天地万物的各个方面,繁复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无不遵循着和谐的平衡生存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中庸”作为人们熟悉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正是源于对事物的正确理解。“中庸”在儒家思想里既是道德情操,又是办事方式。在儒家看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是事物瞬息万变的平衡,是稳定、和谐的完美体现。“中”“和”同时被视为宇宙万物的基本原则,中庸的法则不仅是万物之道,而且是为人处事之道。中庸在让人们身心得到平衡的同时,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为人们行事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让人们心中有尺度、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多圆融、少戾气。尽管周遭世界瞬息万变,但我们的心岿然不动。(www.daowen.com)

孔子认为,中庸不是一成不变的,“中”的方法准则要根据时代以及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论外在世界怎么变化,衡量对与错的标尺是不变的。这体现了孔子中庸思想的真理性,体现了儒家建立和谐秩序、谋求和谐发展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