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下主义:中华文化的世界精神与复兴

天下主义:中华文化的世界精神与复兴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汤因比认为,统一世界要具有世界主义、天下主义理想,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这种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原因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培育起来的世界精神”。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宣示天下主义的内涵与意义,表达了天下主义的精华。天下主义是道义主义,也是文化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意味着天下主义文化的复兴。

天下主义:中华文化的世界精神与复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理论风行世界。这种理论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就是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将支配世界,包括英语将成为世界性语言。甚至有人宣称“历史终结”(福山语),西方文明将取代其他所有文明而成为普世文明。但福山先生所说的“普世文明”并非来自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总结概括,而是排斥其他文明,认为西方文明“应该”成为普世文明,强迫世界其他地区接受。然而我们也听到来自西方的且与之相反的论点——中华文明有可能成为统一世界的文化基础。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就声称,“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14]。汤因比认为,统一世界要具有世界主义天下主义理想,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这种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原因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培育起来的世界精神”。西方长期以来并未建立世界普适性文化,而是对其他地区强行推行自己的政治文化理念。

世界共进大同之域可能是极为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汤因比教授有一点看法经得起检验,即中国儒家文化中确实具有天下主义传统。梁启超早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就提出中国文化有天下主义精神,认为我国先哲言政治皆以“天下”为对象,先秦学者皆是针对全天下而积极发表其学理上之意见,这是世界主义之真精神。

天下主义或者说世界主义,就是破除国家的界限,针对全天下发表思想文化原理,以建立普适天下的世界和平与秩序、提高全人类的文明教养为自己的责任。与天下主义不同的是,西方文化长期以来培育出一种个人主义传统。绝大多数西方学者和政治家都承认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传统。

天下主义发端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许多思想家都不以种族国家为念,而是着眼于全天下提出政治原理、思想学说,思以其学易天下,以安定天下、引导天下从无序走向有序为己任。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君子对于任何国家、任何人,既不刻意亲密也不随意疏远,而是根据道义准则做出选择判断。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宣示天下主义的内涵与意义,表达了天下主义的精华。天下主义是道义主义,也是文化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国界畛域的区分。孔子曾欲“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当有人怀疑九夷之地愚陋不可居时,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这里传达的信息是很清楚的,君子到所到之处传布文化教育,是可以改变九夷之地朴野愚陋的境况的。故孔门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孟荀都自任以天下之重,以“天下之归心”为己任,“达则兼善天下”,“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荀子活动于战国后期,此时已是“四海之内若一家”“无幽闲隐僻之国”,荀子高举天下主义大旗,提出“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荀子·王制》),主张以文化统一天下。

天下主义通过《易传》《大学》《中庸》《春秋公羊传》的阐释而成为系统的文化主义原理,对后世思想文化观念起到了构造性影响。《易传》从天地人统一的普遍原理出发,提出了普适天下的哲理观念,“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彖传》),“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彖传》),“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辞上》),“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系辞上》),“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系辞下》)。《大学》之道就是个人从认知开始,以平治天下为最高目标,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中庸》提出要立天下之大本,为天下道,为天下法,为天下则,把文明教化向全世界传播:“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梁启超先生认为天下主义“其气象如何伟大,理想如何崇高”,即此数语,“已可概见”[15]。《春秋公羊传》分“三世”说明天下主义之进化轨迹:第一是“据乱世”,“内其国而外诸夏”;第二是“升平世”,“内诸夏而外夷狄”;第三是“太平世”,“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

近代以来,持和平的天下主义思想的中国与持好战掠夺的民族主义思想的西方诸国相遇。没有以先进武器为后盾的天下主义遭到失败,天下主义开始转向民族主义而获得成功。但正如池田大作所说:“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是对鸦片战争以来,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侵略势力,做出的不得已的反应。”“我想所谓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应的一个方面,基本上还是大力推行这世界主义,中华主义。”[16]当然,我们今天总结历史教训,已经可以明确做出结论,要实行天下主义,必须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现在中国人民正阔步走上强盛之路,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实现中国梦,同时积极带动世界其他地区共同发展,积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探索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

天下主义内蕴于中国文化之中,与中国文化的其他优秀成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在现代历史发展中,天下主义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合理成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意味着天下主义文化的复兴。当今世界犹如放大了的战国时代,天下有些地方并不太平。有少数国家动辄以武力相威胁,推行强权政治。虽然现在有联合国等机构,可以协商讨论解决国际问题,但联合国等机构没有实质的约束力,有些国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仍可以避开联合国、绕开联合国,独断专行。没有对天下主义理念的贯彻,世界和平的伟大理想就不可能实现。因此,从中国天下主义文化中衍生发展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能够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支撑,势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儒家文化的这四种核心精神本身也将在经济文化发展中实现创新转化,有助于当代中国自身话语体系的建设,能为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注释】

[1]《中庸》:“义者,宜也。”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书店1985年版,第47页。

[3][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3~64页。

[4][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3页。(www.daowen.com)

[5][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2页。

[6][明]王守仁撰,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25页。

[7][明]王守仁撰,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页。

[8][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中,见《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9][清]戴震:《绪言》上,见《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页。

[10][清]戴震:《原善》上,见《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33页。

[11][清]戴震:《原善》下,见《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47页。

[12][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中,见《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91页。

[13][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见《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73页。

[14]〔日〕池田大作、〔英〕阿·汤因比著,荀春生等译:《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

[15]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181页。

[16]〔日〕池田大作、〔英〕阿·汤因比著,荀春生等译:《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