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国际视野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当然不是唯西学马首是瞻,而是借此综合创新,以人类的高度来审视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是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传达了我国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这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哲学意味的范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人类思想的高处与其他文明相遇,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瑰宝。面临诸多困境,人类要进步,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以国际视野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当然不是唯西学马首是瞻,而是借此综合创新,以人类的高度来审视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是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向国际传达过这一当代中国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传达了我国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这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哲学意味的范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人类思想的高处与其他文明相遇,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瑰宝。仁者爱人、重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有利于缓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人与天地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有助于建构新的生态环境伦理,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具有启迪意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勾画出了人类发展的未来远景。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也丰富了整个人类的立命之学。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新质、转换创新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富有海纳百川的创新精神和巨大的创新能力。时移事易,在新的时代、新的处境中,中华传统文化也承担着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责任。中华传统文化要把握时代脉搏,吸收人类其他文明的优秀成分,引领时代前进,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竭的丰厚滋养。中国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仁爱”观念,同时也要融入现代科学的生态理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观念,在家天下的背景下,强调的是“为人民的统治”,而忽略了“人民的统治”,只有融入现代民主观念,才能推进人民民主专政;现代诚信要建立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可以参考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契约诚信,实现美德与制度的结合。《尚书·说命》中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朱熹倡导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知行互发,王阳明进一步推进到“知行合一”,孙中山则认为“知难行易”。由知行关系来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双创”与“四个讲清楚”也是“合一”的两个方面。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日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面临诸多困境,人类要进步,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www.daowen.com)

【注释】

[1]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2015YZD17)、山东省201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重大项目《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