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与追求

《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与追求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但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它将有助于我们克服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和精神动力。

《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与追求

南京大学 洪修平

习近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他还特别提到了佛教:“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我们从外来佛教融入中华文明的成功例证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华文明是注重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立足现实社会和人生,始终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这既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质,也体现了中华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外来的佛教能融入中华文化并成为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中华文化之后的佛教表现“中国特色”,都与此密切相关。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神本向人本的转移以及人道主义思潮的出现。这成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最直接的思想之源,也奠定了此后中国文明发展的基本精神,规范了其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也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由此出发,便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爱万物”“仁者与万物一体”的由人、社会至自然的层层理论的展开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的发挥,有“天人合其德”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在诸子百家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并在秦汉以后分别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并批判性地提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为不可分割的双翼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可见,儒、道两家虽然在社会和人生的理想方面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这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实现了辩证统一,为迎接、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www.daowen.com)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融入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文化最终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文明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以积极入世的姿态,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具有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但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中华民族建设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如何实践?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它将有助于我们克服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出现的形式化倾向。以孔子儒学中之仁和礼的关系为例,仁是根本,仁的实现需要礼来配合,但礼必须以仁来规定或取舍,所以礼是要有所损益的,否则“人而不仁如礼何”?如果执着于礼,仁将湮没于礼和礼教之中。同样,今天修习礼仪也有一定的意义,礼仪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但如果过分执着形式,甚至一成不变,就有可能走入歧途。当年,轴心时代的孔子、老子和释迦正是在对前人创造的文明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才分别创立了儒、道、佛,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这清楚表明,我们传承发展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内容。我们要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也只有发展才能实现更好的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和精神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