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色:儒家文化之探索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色:儒家文化之探索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时期,秦、楚等国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科举制度不仅得到了唐代统治者的重视,而且得到了以后各个王朝的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制度之一。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选官制度,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色:儒家文化之探索

在中华文明中,政治文明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后,一种新的政治体制产生,这就是中央集权制。这反映在逐渐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春秋时期,秦、楚等国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官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直接委派。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中国由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职业官员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战国时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集权制度,其中以秦国最为典型。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建立起由君主执掌大权、卿士执行的制度,实行“耕”“战”并重的法家政策,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王朝(前221—前207)实现了统一大业,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意义重大。

治国理政最主要的一点是:如何选拔辅佐皇帝治国的百官臣僚。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汉代以察举(即推荐官员)为主体的选官制度,解决了战国以来军功制和养士制不适应治理国家的问题,比较成功地实现了由夺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变。(www.daowen.com)

隋、唐时期在官吏的选拔上有新的进展,创建了科举制。这种制度改变了前代选官制度中的权力下移之弊,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且,科举制力求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使社会思想与统治思想相结合,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科举制度不仅得到了唐代统治者的重视,而且得到了以后各个王朝的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制度之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选官制度,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说明它们在历史演变中能够修复完善并自我发展,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