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理论来源:一是德国的古典哲学,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二是英国的政治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三是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为代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亟须发展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魄力,运用人类积累、储存的智慧与力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毛泽东1938年的一个讲话,“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我们说的中国梦,就是这个民族夙愿的生动表述。”习近平总书记还说:“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叶小文曾撰文指出,我们今天“当前的伟大运动”,首先最重要的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是,现今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在被物化、被抛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其中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利用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www.daowen.com)
习近平在“9.24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蕴含着诸多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甚至可转化为现代文明的宝贵资源,内涵深刻的儒家思想就是儒家文化中最突出、最具超越价值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对国家和个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党员干部是人民的表率,文化自信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为官之魂、从政之基。知古鉴今,以史资政。齐鲁大地上历朝历代的那些爱国爱民、清正廉明、修己养德的哲人贤达、良吏清官、学者儒生,不仅有功于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实践,更为今天的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儒家思想影响深远,齐鲁大地上各代历史人物的思想尤具典型性意义,山东地区各代历史人物的思想与实践既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更是今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教案,对传承齐鲁优秀文化、塑造山东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是古代社会的精神财富,更是当今社会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吸取其中的精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