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句话蕴含着“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文化期望。我们不仅要讲清楚中华文化之本体与根基、源流与特色,更要讲清楚如何使之适应中国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增强文化转型的能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到孔子研究院考察,并同专家学者座谈。他在座谈会上重提“四个讲清楚”,阐述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孔子研究院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孔子研究院作为唯一一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从成立之初就被赋予了承担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的历史使命。自2007年起,孔子研究院连续成功组织承办了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和六届“孔子文化奖”推选颁奖,已成为凝聚世界儒学研究专家智慧、集结全球儒学研究最新成果、促进孔子文化品牌战略发展的重要文化平台。孔子研究院拥有地处孔子故里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研究院讲话时强调指出,在曲阜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使国外学生看了“三孔”,再到孔子研究院进行深加工、再提升,体验中华文化,发挥曲阜文化的优势,是可行的。
作为孔子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如果我们仅仅将学术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轻视其实践层面,就丢掉了提升全社会“文化自觉”的价值所在。如果说,文化自觉属于“大学之道”,现阶段我们追求的就不是“止于至善”,而是要“明明德”、要“新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要像孔夫子一样,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以能引起共鸣的多样化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便是“新民”至为重要的一步,是每位文化传播者的使命和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一方面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真正发掘好、研究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要眼光向外,多向联合,真正把“中国故事”讲述好,使“中国故事”接地气、入人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浅出、下学上达的研究与传播,使其在当代拥有生机勃发的力量是我们毕生的职责。(www.daowen.com)
世界需要中国文化,世界需要孔子和儒家思想。既然传统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这个“走”不仅要走得快,还要走得远,更要走得巧。我们不仅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还要制定长远的规划,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更要注重改善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的人士能够听懂中国好故事、记住中国好声音、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以显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如果说200年前拿破仑的“睡狮论”显示了世界对中国的恐惧和不安、敌意和垂涎,那么20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的“醒狮论”则显示了中国走向强大的决心和信心,也表明了中华文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证明了依靠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可以将亿万人民联系在一起。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从中读出了和平与文明,读出了决心和信心,读出了重托与责任,读出了力量和要求,读出了“东方睡狮梦渐醒,民族魂魄火涅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