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作为一种人格倾向,说的是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个体善于从自身内部寻求答案,反身而思——检查自己的言行及品德是否妥帖,当然同时指善于控制情感与言行的人格特质。中华人文精神更强调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内省(省己)是中华伦理道德修炼的重要功夫,先秦诸子普遍重视,孟子提到过的杨子(杨朱)或是例外(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得天下,不为也)。曾子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脍炙人口自不必说,其师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孟子的“反求诸己”等论断绝对可以说是早已妇孺皆知。《周易》有关内省人格的论述既丰富又多彩,且称得上具体全面。如《履》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君子要经常反身而思,既往的一言一行、既有的观念和规范以及人际关系,都是反思或考察的对象,将这些与现实的祸福得失恰当地勾连起来,做出判断,并调整今后的言行等,期待的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等理想的结局就会渐行渐近、如约而至。《家人》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象传》“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治家非小事,先以仁义君子之形象履行齐(治理)家职责,历经种种磨难、摔打,令人格更加完善、坚韧、圆润,才可能进而获得治国(从政)以及平治天下的资格。而善齐家者通常善于反身自省,以身作则,于是乎“有孚,威如”。个体有了美德,于是由格物而致知而诚意、正心,为修身做好了充分准备,进而修身齐家(治理好家庭或家族,成长为拥有完美人格的君子、大人、大丈夫),为担当、履行更重大的社会责任(治国、平天下)做准备。
人生多苦多难,常人有不可索解之处时,向人生大智慧书《周易》寻求解答,在传统中是经常之事。天地人三才统一,过去当下未来相通互联,当然人们更关心扑朔迷离、令人迷茫(困惑)的未来之事,求个吉凶祸福的预测,心理上会得到一种平衡或安慰。《周易》在探讨内省型人格时,恰恰与人生多蹇相联系。《蹇》卦是六十四卦之一,其名曰“蹇”,很直白。《蹇·象传》云:“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遇到极为不利的局面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求诸己、反躬自省、提高修养、完善自我,这就是君子信奉、秉持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困》上六的爻辞强调的也是内省功夫,通过内省摆脱困境,化逆境为顺境。人生遭遇困境的原因往往是复合的。开拓进取、积极入世的精神固然是好的,但在别人眼中未必就是好的(良性的或有利的),如果你的所谓“进取”侵犯(剥夺)了其他人或集团(群体)的重大利益,某种重大的困境或冲突就可能不期而遇。你或者改变这个陌生的环境,强力突破困局——改变别人的观念和行为;或者反身求诸己,从自身内部寻找原因,并做出相应调整——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适当委曲求全,调整策略、路径,争取双赢、多赢的局面,即“征吉”。《周易》设计或归纳出了“内省人格”的特质,强调个体对过去言行的回顾、反思,并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回归“正道”。“见贤思齐”,别人做得好,就要认真模仿、学习。“见不贤而内自省”,别人做得不怎么样,出洋相、摔跟头,你不能傻乎乎地看笑话,而要深自警觉而反躬自省,努力发现自己是不是有类似的毛病,以求防患于未然。内省的结果是改变行为,达到“克己复礼”“非仁无为”“非礼无行”的境界。《周易》中这样的表述很多,如“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象传》),“艮其身,无咎”(《艮》六四),“艮其身,止诸躬也”(《艮·象传》),“安节,亨”(《节》六四),“甘节,吉,往有尚”(《节》九五)。这里讨论的是人生在世需要适当自我收敛、克制,要避免张牙舞爪、锋芒毕露、野心膨胀。君子就是守本分的人,所思所虑所行俱不超出本分,重自我节制、安分守己,这样便可亨通大吉无咎,前途于是总体光明。
具有内省型人格的人为人处事常常表现得谨小慎微,有时则不免过分。《周易》将谨慎视为美德,其中对谨慎的思考也比比皆是,如“敬慎不败”(《需·象传》)、“庸行之谨”(《乾·文言》)、“恐惧修省”(《需·象传》)、“居安思危”等。笔者还想再重复一遍这段较长的话,因为这几句话比较系统地表达了谨慎观念:“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也。乱者,有其治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熟读这些句子,总体的感觉是,中国传统的朴素之至的辩证思维理念跃然纸上,这是古老的睿智——人生的大智慧:所谓“安”者、“存”者、“治”者,莫不与“危”者、“亡”者、“乱”者相伴相生、互为表里;于是,保持谨慎态度,时刻提防物极必反的简单轮回,是太过庸常、朴素的道理,却是不折不扣的真理。这里表达的当然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华士人阶级(阶层)固有的忧国忧民之价值观。更深层次的探究,当然应追溯到“易”字本身之博大精深的内涵上。《周易》64卦、384爻,以筮书姿态欲穷天地变化之至理,在生生不息、变化不已的大千世界中,君子安居则思危,享生之快乐则知其必然的反面(死、灭、亡)的痛苦,求天下大治之理想却深知亡乱便潜伏在侈靡欲望的放纵之中,洞悉人生、社会乃至天地之规律,可治国安民、平定天下,总系于这谨慎之一念耳。(www.daowen.com)
具有外倾型人格的人一般会有较大些的生活圈子,善于交往、表现自己,胸襟开阔,大度容人,利他乐群。在《周易》的人格设计中,外倾也是必备而重要的特质。《泰》卦:“小往大来,吉,亨。”《彖传》将此展开:“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一种常见的解读是,君子有积极的外向型的交往特征,保持广泛的交往,则必亨通大吉。《泰》卦的这个意思在《咸》九四爻辞中是这样表达的:“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君子必然有许多良朋好友为伴,不是酒肉皮相之交,而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知己”之交,有这样一个高尚的朋友圈并经常往来,吉祥与幸福当不在话下。《比》卦则从反面来讨论这个话题:“不宁方来,后,夫凶。”友情、亲情都抱不得佛脚,临危市义,临渊羡鱼,渴极掘井,为时晚矣,想有什么好果子吃,却是虚妄之至了。
心理学界将内省型人格和外倾型人格视为两种典型的人格类型。就具体个体而言,或偏于内省或偏于外倾,也是通常情况。如偏于内省,则往往善于并勤于思考、沉稳冷静、严于律己、谦虚谨慎;然而,孤僻冷傲、缺乏自信是相伴的不足。如偏于外倾,则往往开朗活泼、乐观自信、长于交往,善于打开局面;然而,浮躁、浅薄可能是通常的弱点。个体人格偏向某一方向也属正常,而所谓健康人格则要求尽可能得而兼之:适当外倾又足够内省。人贵有自知之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能做到内省、外倾的巧妙结合,就近乎理想了,这也是《周易》对中华人格的总体设计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