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与阴柔是相互影响的两种人格。翁银陶认为阳刚型人格表现为忠贞耿直、锋芒毕露,或勇猛刚烈、孔武多力,或直率浪漫、狂放不羁,或抱负远大、胸怀天下,等等;而阴柔型人格表现为韬光养晦、与世委蛇,或谈吐文雅、风度翩翩,或办事周密、按部就班,或儿女情长、缠绵徘侧,等等。[6]
一阴一阳,将人格高度简化并形成鲜明对照,这也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特色和优势。《周易》往往是通过对世人行为及功用的描述来体现这两种人格的。如《需》卦:“利涉大川。”《彖传》:“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拥有刚健型人格的人可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而不会陷于穷途。《周易》进一步指出,阳刚型人格不仅利于己,而且兼利他人,《睽》六三:“无初有终。”《象传》:“无初有终,遇刚也。”阳刚之助可使人“无初有终”,这当然是很大的益处。对阴柔型人格,《周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离》卦:“利贞,亨,畜牝牛,吉。”《彖传》:“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这就是说,只要培养如牝牛般的阴柔人格,就可亨通吉祥。《明夷》卦:“利艰贞。”《彖传》:“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明夷”象征光明殒伤的黑暗之世。《周易》指出,处此世道,只有像当年周文王那样,内怀文明之德,外示阴柔之性(品德),方能渡过劫难(时艰)、否极泰来。于是乎,当社会堕入黑暗时代,阴柔之德将发挥作用,其功用实半点不亚于阳刚之德。要者或在于儒家相信人性总体向善,善的力量总体上占据优势,于是,也相信盛世常有,而衰世相对少些。对人格修养到相对健康状态的个体来说亦然,顺境多于逆境是常态。阳刚之德的主要作用是在盛世或顺境中除险去厉。身处乱世(衰世)或逆境须明哲保身、另谋良策、徐图进取。
《周易》还进一步强调刚柔须努力做到兼济并用。如《鼎》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传》“玉铉在上,刚柔节也”,刚柔兼济并用是吉祥的关键所在,能做到兼济并用则大吉,无所不利。其他如《贲》、《大过》九二、《损》六三、《旅》六五、《大壮》九四等,无不强调亦刚亦柔、刚柔兼济(交济、并用)的人生策略。阳刚与阴柔并举么?其实大可怀疑,这也不是中华文化的主基调。(www.daowen.com)
在总体的设计上,《周易》表现出了鲜明的主次之别:以阳刚为主,以阴柔为辅,阴柔乃从属于阳刚。《周易》中的《巽》《旅》《大过》《大壮》《归妹》诸卦对这个理论有明确的阐述,如《巽》卦“小亨,利攸往,利见大人”,专家解读此处的“小”为“阴柔”;《彖传》“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说的是弱小者应顺从刚健之大人而阴柔者应从属于阳刚者。这是专家的解读,笔者并不简单认同(同意)这种定论。因为,笔者以为,阳刚与阴柔并不是两种二元对立的人格类型,而是人格的两种并存特质或倾向,既如是,则阳刚与阴柔的主次关系及其此消彼长的种种可能变化,就不可一概而论。陡然就想到现代社会的男女主从关系的畸变,社会角色姑且不言,家庭角色的剧变甚至裂变,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变数,而这一剧变至今仍未完成。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早已不是男尊女卑的“夫为妻纲”的钢板一块,而是以男女平等理念为基础的“夫妻互纲”“妻为夫纲”“夫为妻纲”的多元并存的生活新样态,兼济并用的人文意蕴在现代化背景下也有了新的内容。如果说,违背“柔顺刚”原则会使“凶”成为一种必然、自然,那么所谓“兼济并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归妹》所谓“征凶,无攸利”,《彖传》所谓“无攸利,柔乘刚也”,《彖传》六三爻为阴,而九二爻为阳,由于柔弱者上而刚健者下,也就是说阴柔型人格主宰阳刚型人格,结果民“征凶,无攸利”,大家一起遭殃。是这样吗?兼济并用成了空头支票,单边优势与行动倒成为势所必然,《周易》的韵味由此而丧失殆尽了。或者,这里强调的是阳刚进取的人格必须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阴柔保守的人格则主要作为某种必要的补充,如此才是一种总体健康的态势?又或者这里谈的是生活中拥有此两种人格倾向的人之间的互补之态?笔者以为,答案应该是:阳刚必以阴柔为补益,进取并以保守为补益,是为“中和”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