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儒家文化:现代儒学政治核心价值表现

儒家文化:现代儒学政治核心价值表现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学中的政治核心价值在当代中国,还有没有价值?更重要的在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把对立包容在统一体中,这是极高的政治智慧。中国的尚贤学说历数千年而弥坚,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瑰宝,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尚贤学说可以更上一层楼。因此,中国的尚贤学说必须借鉴西方民主政治中权力制衡的思想,要举全社会之力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治久安之策。

儒家文化:现代儒学政治核心价值表现

儒学中的政治核心价值在当代中国,还有没有价值?还需不需要继承?还要不要发扬光大?在我们看来,回答是肯定的。

以道而言,道是对人性的依循、规约、引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更偏重于创造、获取与享受物质财富,这无可厚非,而且道要极力促成这一过程,使创造更新进、获取更规范、享受更怡然,让物质财富的丰饶惠及更多的民众;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会更加普遍,这不可避免,道的作用在于使这些对立尽可能地实现统一,避免对立的恶化,使对立统一成为进步的推动器,这种对立统一不只体现于经济领域,而且遍及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社会诸多领域。同时,道要引导人性不要沉溺于物欲之中,要兼顾人性其他方面的发展,以使家庭更和美、人情更温暖、情操更丰富、精神更自由、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

我们要强调的是,当商品交换已经普遍化、市场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时,人性恶可能会有更加猖獗的表现,但是,即使不谈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即市场经济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就商品交换激发的创造热情、财富涌流来说,这些都是人性之必需,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不仅不能遏止,而且要大力倡扬。因此,在继承与坚守道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人性恶进行扼制,更要对市场经济保驾护航;不仅要对市场经济保驾护航,还要防止市场经济的溢出效应[4]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危害。

更重要的在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这是道的细化)把对立包容在统一体中,这是极高的政治智慧。但在现实的流变中,容易忽略对立的存在,有时甚至企图压制对立、取消对立。这是徒劳的,只会断送事物的生命力。因此,在中庸之道的统一中,必须包含对立面,必须使对立各方都有适当的位置。如果说统一是目的,那么对立就是手段,没有手段,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承认对立面的客观存在,让对立在事物的发展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我们在西方的现代政治中所要取法的。

民本的现代转化看起来似乎一蹴而就,我们今天也在强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显得是那样自然、那样顺遂。但是要注意,以民为本在古代是自上而下的,这在当时那种民众利益分化不大、民众散居难聚的历史条件下,或许是不得已的举措;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民本,往往流于政治的点缀、统治者的恩赐,在政治腐败时期,甚至是统治者的遮羞布。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如果还满足于这种自上而下的民本,就远远不够了。现在民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利益分化也越来越大,简单的自上而下的民本,是难以适应这种局面的。再有,鉴于民本过去存在的问题,为了防止民本流于形式,必须把民众的主动性引入民本的实施过程,而不是让民众成为被动的受施者。因此,民本的过程要形成上下互动的格局,既有领导阶层遵道而行、统揽全局、综合民意、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又有底层民众下情上达的顺畅通道、接受民众监督的有效机制、民间团体质疑之声不被湮没的自下而上的民众参与。只有建立并完善这种上下交互、对立统一的机制,才能使民本事业得到更好的实现。

不过,对于民众的意见和利益诉求并不是照单全收的。由于人们利益的对立、视角的不同、意见的分歧、立场的差异,这些意见和诉求一定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的,有些甚至是彼此冲突的,这就需要甄别、选择、取舍、平衡,有所为、有所不为,简言之,道贯其中,兼顾全体。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要以市场经济为本,这是中华民族经历了多少艰难才悟出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坚持走市场经济之路,利用市场竞争带来的进步生产力、较优资源配置、产品的升级换代、人们高涨的劳动热情等,使民生得到更大的改善。与此同时,要切实有力地保护好人们的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是与市场经济密切相连的,甚至可以说,私有财产得不到良好保护,便没有良好的市场经济。

当然,传统民本学说中的精华要继续发扬光大,在爱民、裕民的同时,要注重教育民众,这一点在今天更显重要。这种教育是覆盖所有人的,尤其对于领导者而言,更要率先垂范;民众也要进行自我教育,接受他者教育,提高道德素养,以改良民性、淳化民风。

尚贤,让贤能德才出众者组成领导阶层,不会招致人们的反对,但在民主政治的喧嚣声中,尚贤学说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中国的尚贤学说历数千年而弥坚,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瑰宝,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尚贤学说可以更上一层楼。尚贤学说把领导者的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倘若我们的领导者都有高洁的品行,无私奉公,再加之才能出众、管理得法,老百姓赞扬唯恐不及,怎会不满?我们现在听到的反对之声,大多指领导者政德有亏、损公肥私,甚至作威作福、鱼肉百姓。这些主要还是道德品质问题。

对于领导者或公共权力的执掌者而言,德是第一位的,这无须赘言,但问题在于,尽管中国有如此深厚的尚贤学说,有制度化的选人用人机制,但仍不时有贪官污吏出现,尤其是在一个王朝的后半期,官场腐败成为痼疾,是政治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局限性。

因此,中国的尚贤学说必须借鉴西方民主政治中权力制衡的思想,要举全社会之力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治久安之策。这样看来,对领导者的道德品质要有高标准的要求,领导者自己应做到高蹈洁行,这是防止权力腐败的第一道防线;而全社会对当权者的有力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稳固,便应该能将发生权力腐败的可能性降至最低。(www.daowen.com)

中国古人对领导者的腐败或许早有预感,他们强调只有“备道全美”的圣人才能担当领导者,所以孔子说“唯圣者能之”。但是,我们在现实政治中难觅这种不世出的圣人,或者说这只是一种政治理想。所以,在坚持要求领导者德高行洁的同时,运用全社会的力量,监督领导者、鼓励领导者在至大至公的执政路上行进,这是现实的成贤成圣之路,也是辩证法在选贤任能中的体现。

除要求领导者德高行洁外,尚贤学说还要求领导者有卓绝的才智荀子说:“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王。”(《荀子·正论》)荀子仍然把圣人当作理想的领导者。现实中没有这种全智全能的圣人怎么办呢?何况在当今这种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全智全能。但是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之力,通过通力合作、兼采民意、勇于实践,或能实现全智全能。这可以说是尚贤学说在现代的又一转换。

大一统的现代转换或许是最没人关心的,反对大一统的人会认为大一统就是政治上的反动,必须摒弃,要追求自治、多元化、自由等;支持大一统的人会认为大一统在中国已是一个事实,至今运转还算良好,不需要转换。在我们看来,大一统的现代转换,和其他传统政治的转换一样,同样迫切,同样重要。

大一统是统一于道,统一于人性;大一统的“一”中含有多,大一统并不排斥多元化。这些是中国传统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传统社会中的大一统,在现实政治中流变为儒学一统,于传统政治有利有弊,归根结底,对道还是有所偏离的。或者,人类对道是需要探寻的,这种探寻最终结晶为各种学说、理论、体系,因此,对道的遵循,往往自然而然地表现为对某种学说、理论、体系的信从。如果真是这样,大一统将儒学定于一尊也算情有可原。但是,把对道进行探寻的学说视作道本体,是会出大问题的,尤其是将这种学说当成亘古不变、毋庸置疑的真理时,就会损害对道的探索与遵循,结果是灾难性的。所以,在对大一统进行现代转换时,一定不要把某种学说或理论视作唯一的甚至至高无上的,大一统必须紧紧围绕道或人性展开,一切学说或理论只是作为探寻道、遵循道的手段或工具,这些手段或工具都要根据道的需要或采用或修改或完善或遗弃。

人性在商品交换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分裂、对立、偏至,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这种分裂、对立、偏至可能会更加普遍、更为强烈,对此应该有高度的警惕与自觉。对于这些人性的现代表现,大一统不要试图去消灭它们,它们是消灭不了的;而是要包容它们,但这种包容不是不分轩轾、任其恣肆,是要把它们安顿于适当的位置,使之统一于道、统一于人性。这种大一统既要兼顾人性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勿使人性畸形地偏向某一方面;又要兼顾每一个人的人性实现,勿使一些人的人性实现妨碍甚至破坏另一些人的人性实现。这种大一统是多元的一统。

一定要记住,无论何时许地,大一统是统一于道、统一于人性。

其实,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儒学中的政治核心价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纵览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行更广,历久弥坚,始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中,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注重实绩;一直执着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业,将“大一统”的历史使命进行到底,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的传统。如果我们能够更自觉地将儒学中的政治核心价值运用于当代政治中,能够将儒学中的政治核心价值进行现代转换,中国政治将会有更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更美好的光明未来。

【注释】

[1]关于儒学中的政治核心价值的更详尽论说,参见拙著《中国传统的政治道路——探寻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文化渊源》第三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版。

[2]《论语·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3]关于董仲舒汉武帝的对答,参见《汉书·董仲舒传》。

[4]这里的溢出效应指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危机、贫富分化、失业率、低增长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