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文以载道,主要是讲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也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告诫年轻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他一口气列举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的十五种有益于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的宝贵文化思想资源。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他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看望了国学大家汤一介先生,其后会见青年学生,谆谆告诫他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历来凸显的是“民主”与“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大讲孔孟之道,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强调要全面理解、认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文化价值观。2014年教师节前夕去北京师范大学看望老师们时,他又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中小学教材编写中的“去中国化”倾向,个中深意发人深省。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如此重视传统文化?历史的创造,从来不是“无中生有”;重建道统,首先需要回望历史。一言以蔽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需要实现文化复兴。正如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所言:“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鉴古才能察今,继往才能开来。已有的成绩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但我们不能躺在成绩簿上故步自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我们不仅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更要有善于创新的能力。我们期待,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生发于中华文化的厚重沃土,聚焦于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时代发展共鸣,抟扶摇而上!我们相信,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如旭日之东升,喷薄而出。(www.daowen.com)
【注释】
[1]姜义华:《中华文明的根柢——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载《学习时报》2011年9月16日。
[3]〔美〕邓尔麟著,蓝桦译:《钱穆与七房桥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